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明争暗斗

如今,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的英国股东们已紧密团结,共同构筑起一道尖锐的进攻线。

他们并肩而立,形成了一条坚不可摧的战线,目标直指苏城。

转眼间,时间流转至1982年的3月。

正当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的众多股东携手,联合向香江证监处提起申诉之际,苏城也悄然布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他直接促使置地集团出售一部分股份,而这位神秘的买家,正是苏城本人。

这一举动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深意。

随着交易的顺利完成,苏城手中的置地集团股份悄然攀升至49.99%,精准地停在了50%的门槛之前,从而避免了触发对怡和集团进行私有化收购的强制规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策略不仅展现了苏城深邃的商业洞察力与精准的操作手法,更为后续的布局与博弈埋下了伏笔。

尽管苏城拥有轻松收购怡和洋行的实力,但他对于这家历史悠久的企业,并未抱有私有化的意图,因为在他看来,这并非必要之举。

同样地,对于置地集团,他也没有制定私有化的计划。

苏城深知,过度私有化企业可能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即使目前他资金充裕,无需为经济压力担忧。

然而,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几十年的时光里,世事难料。

因此,他更倾向于保持企业的现有架构,灵活应对未来的变化与挑战。

因此,保留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的上市企业身份,实为苏家降低未来风险的一项明智决策。

在此基础上,苏城又精心策划了一轮股权调整。

苏城继续将怡和集团所持有的部分置地集团股份,转让给他自己,使得苏城在置地集团的持股比例也精确达到了49.99%。

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苏城对两家集团的控制力,更使他在两家集团中的股权结构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均保持在49.99%的持股水平。

这样的布局,既避免了触发任何可能的强制收购或私有化条款,又为苏家在未来保留了更多的战略灵活性和操作空间。

在完成这一系列股权调整之后,林浩然并未急于让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对外公布这一重大变动。

他明白,公告的发布时机需恰到好处,此刻的沉默,正是为了后续更有力的反击做准备。

通过详尽的情报收集与分析,林浩然已明白英国股东们的动向。

他自然非常清楚,这些英国股东绝不会轻易放弃对怡和集团的控制权,毕竟,为了夺回怡和,他们已暗中筹备了将近半年之久。

这份坚持与决心,让林浩然对即将到来的较量充满了期待。

当然了,其实他也不是很在意,对他而言,这些英国人别想在他手上占到什么便宜。

他静观其变,耐心等待着英国股东们的下一步行动。

他想知道,这些昔日的对手,究竟会采取何种策略来试图重掌怡和集团;

他更想亲眼见证,在这场商业博弈中,他们如何施展浑身解数,试图扭转乾坤。

而林浩然自己,则已做好万全准备,静候时机,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3月15日,香江证监处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会上,主席麦思庄重宣读了一项重要声明。

该声明指出,苏城先生在进行对怡和集团及置地集团的收购行动时,未事先咨询证监处意见,此举被认为违反了收购合并守则中“确保对所有股东公平”的基本原则。

因此,证监处正式要求怡和集团与置地集团相互持有的股份需被出售,并回归至公开市场,以维护市场公正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