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通远军屯、三亚建设之后,梁继盛、孟庆祥等人回到临兴总部,将各项事务处理完毕,便再次启程,前往榆林调研。
临近十月,正是秋收时节,众人在展飞的陪同下,率先来到湳西农庄,符思南和林志刚已经在场院中等候多时了。
有了去年的操作经验,今年的水稻收割,便要有序的多,符思南忙里偷闲,居然还能空出时间来,向总部众人汇报工作。
梁继盛最关心的还是产量,咱们去年收的是别人的水稻,今年换成自己的,也不知效果如何?
符思南笑着告诉众人,增产问题不大,肯定比燕朝那种每亩百十来斤的水平要强上不少,但想达到现代社会的水平,完全没有可能。
在孟庆祥的追问下,符思南细思片刻,给出了三百余斤的估算值,在乐观点的话,有些种的好的地块,或许能超过四百斤。
拿着现代优质稻种,在新世界种出不到四成的产量来,实在说不上成功。
谈到其中原因,符思南颇为无奈地看向林志刚,表示化肥不到位,产量的提升空间也就这么大了。
还是那个老问题,梁继盛苦笑着摇摇头,随即向林志刚询问邵宏铭的去向,这家伙很少往临兴跑,是不是躲咱们呢?
林志刚笑着表示不至于,老邵最近总在合口港、藤桥一带活动,离总部有点远,去临兴的次数少一些,也属正常。
听说你们要过来,老邵昨天专程返回,这会儿正在罗村那边候着呢。
提到邵宏铭,符思南并未继续抱怨,反而大声夸赞起来。
虽然化肥遥遥无期,老邵自己却没闲着,涉及到农业这块,还帮大家想了不少点子呢。
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搜集海藻,反正这东西海边多的是。
晾晒后焚烧,留存下来的海藻灰,可是相当不错的肥料呢。
去年年底的时候,你们在抗击海盗,农业部的同仁们任务不多,面对眼前这种落后的农业条件,没少找老邵的麻烦。
除了给大家补习化学知识、提些务实的建议之外,最终还帮我们系统地梳理了一遍农业化学,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众人围坐一圈,一边聊着农业发展,一边议论起存在的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