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兴人藏有后手,自己一番操作,岂不是弄巧成拙?孙喜旺可不想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
丁鹏示意孙喜旺坐下,这才说起华兴意图。
按照之前和李树信议定的土司之策,管委会对燕朝土司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才发现里边的门道极多,稍作调整,便能成为华兴立足的基本方略。
崖州地处燕朝南部边疆,并非朝廷赋税重地,如果仅是谋求一个相对独立的“土司”名号,成功的机率极大,也符合华兴初入燕朝的现实状况,毕竟燕朝地域广大,实力超群,即便是拥有现代武器装备的华兴集团,要和燕朝形成敌对关系,耗到最后,仍逃不脱败亡一途。
融入燕朝,获得一定的独立地位,才是华兴众人谋求立足的务实选择。
方略确定之后,执行便成了关键,而第一步要干的事情,便是解决土地问题。
在“夺地”和“买地”之间,管委会本着尽量少得罪人的策略,打出“买地”的旗号,与崖州豪强争夺东部地区的土地控制权,进而完成对百姓的收服,以期壮大自身实力。
孙喜旺看破的,恰恰是这一层意图,加上他对华兴人的了解,才先行分地,希望能蒙混过关。
丁鹏给孙喜旺讲的,却是更深一层的思路,那就是未来崖东治理方略。
......
谈到未来规划,丁鹏告诉孙喜旺,华兴人之所以买地,正是基于“土司”之策,寻求官府包税人的地位。
也就是说,未来崖东的土地均属于华兴,官府要征粮、征税,只能找华兴对接,至于百姓这边,只要按照华兴的土政策,按时交粮、服役即可。
有华兴人在前面顶着,崖东百姓再不会受官府盘剥,日子定会越过越好,这才是华兴人长久立足的根本用意。
说白了,只要崖东百姓能和华兴人团结一心,那些土舍、州吏想要祸乱乡里的图谋,便会无处着手,而华兴这个土司首领,才能当的长久,坐的安稳。
说到孙喜旺这里,丁鹏提出两项政策,让其自行品味。
一是永佃权的说法,百姓平日佃种大户田地,或一年一约,或数年一约,事事任由大户拿捏,能混个温饱就算不错了,更不可能由此发家,而华兴提出的永佃权,便是让百姓摆脱后顾之忧,精耕细作,多则自留、售卖,少则据实补贴,与华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实为长久之计。
二是赋税一说,华兴人给出的政策分为两项,一为约定分成,二为保底收粮,分成比较好理解,保底则是一项强制性政策,若是村民不能用心生产,轻则尽收其土地产出,重则断约换人,以防恶民耍赖,反噬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