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借助光盘技术向影音领域布局

今年的灯塔国际电子展,陈兵就干脆没有去的打算,只是让灯塔分公司的人去参加一下。

今年英豪依然没有特别新鲜的产品要推出,只是常规的产品升级。

唯一说得上有点创新的,是英豪的PC机产品中,加入了光盘驱动器。

这是英豪与飞利浦、索尼联合开发的产品。

飞利浦和索尼对光驱非常的重视,不过陈兵却清楚的知道,光驱虽然一度成为了PC的标配,但却是一个寿命不长的产品,很快就被其他方式取代了。

CD,最早的中文名称为数字激光唱盘,是飞利浦和索尼联合推出,野心勃勃准备取代磁带的技术。

早在1980年,飞利浦与索尼就联合发布了所谓的红皮书,确定了CD唱盘的工业标准。

但随着PC产业的兴起,飞利浦与索尼就敏锐的感觉,这种原本用于存储音频文件的技术,其实也非常适合用于存储计算机信息。

不过这个时候,飞利浦与索尼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底蕴还有些不够,原本的历史上,这两家公司是找到了微软进行合作,共同开发计算机存储的标准。

但这一世,陈兵出现了,不仅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PC生产商,还取代了微软的地位,成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流供应商。

于是飞利浦、索尼的合作对象,就很是丝滑的变更为了英豪。三方很快联合推出了定义标准的黄皮书。

这个时代,主流的外接存储设备还是软盘,但软盘的存储容量只有1.44M。

与CD几百M的容量比起来,表面上似乎CD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这也是飞利浦和索尼看好这一产品的原因。

但其实,历史上,的应用是到了90年代之后,才被广泛接受起来的。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早期比较昂贵之外,也是因为早期的只有读取功能,只能从预先生产好的CD光盘中,向计算机单向输出信息。

这比起可以重复擦写,双向调取信息的软驱来说,其实在使用便利性上,是差了许多的。

直到90年代之后,各种软件需要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原本的软盘已经实在不敷使用,才成为了计算机大量使用的设备。

但可惜的是,光盘这个技术很快又碰上了更加强大的对手,就是U盘与网络数据传输。

U盘的核心其实就是闪存芯片,是半导体产品,在摩尔定律的强大表现下,U盘的存储容量高速提升,而成本却同时在快速的下降。

U盘是不需要任何驱动器等外接设备的,只需要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即可。

U盘与软盘一样,可以很方便的反复擦写,而且携带方便。可以说,U盘发展到后期,已经全面碾压了的性能。

而且进入90年代后,互联网正式兴起,随着互联网通讯速度的不断提升,软件从网络上进行下载,便利性也日渐提高,再次从另一个维度,对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最后的结果就是,从PC的标准配置中,逐渐的消失了。只剩下一些对信息保密性比较高的应用场景,还在继续使用。

电子产业里,其实类似这样的过渡性技术,非常多。

例如数码相机、MP3等,都是曾经风靡一时,然后在高峰期,被新的技术迅速替代,急转直下,快速被边缘化。

陈兵知道这种产品,只是过渡性的,注定被其他技术所取代。

但这并不妨碍,陈兵利用这种过渡性技术,去提升产品的性能,攫取阶段性的利润,并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范围。

因此陈兵对于和飞利浦、索尼共同推进应用,表现是非常积极的。

至于十几、二十年后,用更积极的态度,去拥抱新的替代技术,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情。

早期的光盘是只能读写的,等到推出比较廉价的光盘刻录技术时,其实已经接近了世纪末,那个时候距离光盘技术被全面替代已经不远了。

光盘技术,在短短的二十年产业寿命中,其实也是在不断进行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