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群臣反应,沛王修撰!子长,欢迎来到大唐!

“这帮臣子,都在那合计啥呢?王勃这么有才,他们难不成要视而不见?”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刚王勃写的那篇《乾元殿颂》,可是堪称大唐历史上最为华丽的马屁文章,你没看到李治看到以后都乐得不行了啊。”

“我们真的应该庆幸,这一篇《乾元殿颂》因为题材和核心思想的关系,没能被选入教材,不然就凭这篇文章的华丽程度,我们的高中生涯,一定会再多一个全文背诵的噩梦。”

“说回正题,看到一个这么年轻又这么会拍马屁的人,你设身处地的想想,要你是那些在场的官员,你怕不怕?你怂不怂,你愿不愿意站出来给他指条明路?”

“是的,如果是身在职场,除了领导,几乎不会有人愿意去提拔年轻有为的后辈,这也是现代很多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原因所在,因为向上晋升的通道,都被堵死了,再说了,这还不是职场,这是官场,这里面可还要复杂的多了。”

“说起来王勃这货还真是傲气十足啊,真有我年轻时候的风范,老子有才学,就是无脑硬刚。”

“能不傲气吗?你没看到他刚刚写《乾元殿颂》的时候,中途连笔都没有停过啊,回答李治问话的时候,更是想都不需要想,这样的人物要是身上没点傲气,那才是见鬼了呢!”

“更何况,他才十六岁啊,十六岁就进士及第啊兄弟们!这可不比现在那些初中就直升北大的来得差啊。”

“何止,还要加上朝散郎的官衔,朝散郎在唐朝可是正儿八经的从七品,十六岁的从七品,李治说他是最年轻的命官,真的是一点没错。”

“哎?刚刚李治说王勃学过医?还十个月就把人家的本事全学会了?真的假的?”

“是真的,有这段记录,不得不说,王勃是真的聪明啊。”

“王勃出在龙门的一个世代读书人家,他爷爷王通是隋末唐初的文化名人,他大爷爷王度是《古镜记》的作者;三爷爷王绩是五言律诗奠基人,‘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他写的。”

“另外,王勃的哥哥王勮也是天才少年,20岁就考中了进士,而王勃更是继承了他们家优良的基因,9岁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后,还作了《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被誉为神童,10岁就饱览六经,12岁就开始跟随名医曹元在长安学医,这都是有记录的。”

“真·神童!”

“年少轻狂是好,但锋芒毕露可不行啊,那是要被人针对的。”

“哎,要是王勃也有一个像当初顾麟一样压一压张居正的主考官,再来个像徐阶一样的老油条的老师就好了啊。”

“不可能的,这可是大唐,不像明朝那么保守,锋芒毕露在这里是常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你看后来的李白啊杜甫他们,哪一个不是文名远扬的。”

“所幸李治还算有点脑子,那些话说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广纳贤才,只可惜下面的这帮臣子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就不知道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如观众们所猜测的那样。

李治看到大臣们的样子之后,顿时眉头皱起,神情不满的道:“怎么?刚刚还说朕圣明,现在却一个个都变成哑巴了?”

帝王之气释放而出,群臣尽皆垂首,但,却依然没有人站出来举荐。

李治神情不善,当即沉声开口道:

“吏部何在?可有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