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十分着名的抗日电视剧中,有位姓楚的国军将领说过一句话。

晋省菜不入流,上不得台面。

其实这句话用在黔州也十分合适。

黔州没有什么特色菜,倒是小吃特别多。

比如松县卤鸭,丝娃娃,雷家豆腐园子,江口米豆腐等等。

1994年农历七月初,我和王大祥去了一趟松县那边,那是我第一次吃松县卤鸭。

也叫做蓼皋卤鸭,传说这卤鸭起源于清末,蓼皋是个苗族人,清末曾率领松县人民抵抗清朝。

最后为了纪念他,不仅有个蓼皋镇,还有了以他为名的小吃卤鸭。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买卤鸭的时候,那店老板跟我说的。

具体是不是,我无从考证,要是看过县志的朋友可以说一下。

当时我们吃鸭子的地方,是在杨芳路,算是老松县城区的中心。

松县和南城距离很远,与文县,江县那些比邻的不同。

在此之前,我仅有的几次和松县有关的牵扯。

第一次是五年前,六七,李林他们在这边搞了枪,要回去办梁博文。

那时候我正从卖菜小贩,向着如今狂飙的这条道路迈步,跟在梁博文身后混。

第二次是去年,王大祥带着我和他全部家底去赌一把,然后输得倾家荡产。

人虽然回来了,但我们手中那些长短火器全丢,我安排刘宝和皇叔来这边买枪。

真正意义踏上松县,是在今天。

老林夹了一筷子卤鸭,“老板,王大哥,事情再麻烦,饭还是要吃瑟。”

我看了看桌子上的菜,没有多少动筷子的心情。

王大祥脸色比我更差,从相识到如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他脸色这么差劲。

李达很可能死了。

死在这松城县。

自从刘局邀请我和赵三先生吃饭后,这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我们一直都相安无事。

即便手下人有摩擦,我和赵三先生都还算清醒,保持了克制。

王大祥更是没有半点动静,许多事情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改变。

自从他在市区吃亏一次,我后面通过办李如来,把面子捡了回来,里子也没多大损失。

所以对我的影响没有多大。

王大祥一直没有任何动静,导致南城许多人,如今都快要把他忘记。

只觉得是我和赵三先生当道。

反正他自己也有洗手的想法,乐见此番景象,最近几月,有事都是李达替他出面处理。

从生意以及各方面,都在慢慢接手。

李达对王大祥的称呼,也从大哥变成了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