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 4 章

北宋小丫鬟 春未绿 3125 字 1个月前

好在过了京西南路就进入河南地界,很快就到了汴京,她们弃船转板车,沿途看东京。彩楼欢门鳞次栉比,大伯们站在门口迎来送往,还有腰间系着青花布头巾的焌糟们为客人换汤斟酒,除了正店之外,脚店也是十分热闹,人群往来络绎不绝。

“汴京真的比咱们江陵繁华许多。”

锦娘听江善姐感慨,也是忍不住点头。

穿过大街中央,便又往马行街向北,这里却是医铺林立,妇女产科,小儿病症,连专门治耳聋的药都有,街道两侧坐诊的大夫们都穿配金紫服饰,看着就气派。

她们这些女孩子还想多看看汴京风貌,但是很快就从甬路街到了乌鹊巷的周家。

锦娘扯了扯自己的衣裳,她们在临下船之前都把自己的新衣裳拿出来了,她有一件浅紫色的貉袖,当然不是用狐裘做的,而是把之前她小时候穿的棉衣的绵拆下来做的,配着乳白色的裙子,腰间系了个自己做的紫色的长绦带,头上则梳着双垂髻,看起来既清爽又雅致。

比起她来,秦霜儿就更打扮的喜人了,栀子黄的旋袄配着杏黄色绣蝴蝶的旋裙,同样的双垂髻,她还缀上了两朵绒球似的花来。

然而她们来的不巧,周大夫人蒋氏的娘家堂嫂去世了,她奔丧去了,连蒋氏的陪房也一并都去了,锦娘和其余三位绣娘还有陈娘子一并坐在一个偏窄的院子里等。

锦娘以为的封建压迫是或打或骂,实际上从进门一开始,她们就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甚至在这里坐着等安排都不敢说一个不字。

真正的压迫是彻底被无视。

等,继续等吧。

坐在这里水米也不敢进,就怕要解手,解手可不知道地方,还得麻烦别人引路。

一直等到午后,见一个穿着绿绫袄红绸裙的姑娘走了进来,她头上插着两根金钗,正拢了拢衣襟,站在门口并不进来,只见陈娘子赶忙站了起来:“给您问安了。”

那姑娘才笑道:“你就是何姨妈那里送来的绣娘吧?我是大夫人身边的嫣红,她现在正从蒋家回来,要见见你们呢。你们一路长途跋涉而来,辛苦了吧。”

“不辛苦,坐的官家的船过来,一路很是稳当。”陈娘子绝口也不提何家的任何不是。

嫣红又领着她们过去,锦娘尾随陈娘子后面,因为她的月钱是比其余三人要高的,所以站位也是如此。来不及细看周家的院落,她只觉得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格外的不同。

蒋氏的院子进来,一条小径直通正房,两边草木扶苏郁郁葱葱的,正房三间糊着明亮的高丽纸。进门就是一扇剔红百宝嵌博古纹圆座屏,绕过屏风又有专门打帘子的丫鬟掀开大红猩猩毡子,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细细的牙桌上的摆着龙泉窑青釉的香炉,燃起袅袅青烟,扑鼻而来的甜香。

还未来得及细看,就听前面的嫣红福了一身道:“娘子,绣娘们到了。”

陈娘子领着大家磕完头后,才道:“奴陈氏给大娘子见礼。”

“起来,快些起来,你们之前帮何家大姑娘绣的绣件我看到了,很是喜欢。”

这蒋氏听闻快不惑之年的人了,梳着云尖巧额团髻,戴着白角团冠,鹅蛋脸儿,容貌秀丽,一抬手露出花草纹的钳镯。兴许是奔丧了的,她衣裳很素净,不过是一件对襟的素缎棉袄,唯有那腰间缂丝的飘带倒是显出不凡来。

锦娘随着陈娘子站起来,又听陈娘子客气几句,开始介绍她们:“这些姑娘们您别看年纪小,都是从小儿会说话就开始拿针了,都是一手好针线,无论是裁、剪、绣手艺都是一流的。像锦娘她不仅擅长绣花鸟,还擅长绣佛经,还有霜姐她是平江府的老手艺,百子千孙被绣的精湛无比,还有巧莲的龙凤呈祥被面去年在我们江陵府都卖到断货了,最后这善姐的山水绣屏也是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