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逢人只说三分话

说心里话,直属机关单位的干校已经很不错了,都是宿舍房子,有门有窗有屋顶,某些人一写回忆录就是住在“牛棚”的岁月,牛棚有这么好?而且牛棚是关押牛鬼蛇神的地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不好。

单身宿舍就不要想了,一千二百多哥外交部的同志在虎踞镇生活,即使调回去,那也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清查工作还在继续,想要离开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李旭东安顿好了,他是特殊待遇,和谁一间房现在还不清楚,只是听说这里按部队编制编排生产单位。一部分人员住在老乡家里,大部分人都住在茶场的矮排房里,也就是李旭东所在的洣江边四排房。

去年来的时候房子不够用,他们就自己动手烧窑制砖,自己砌屋。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从采茶,到制茶;从种花生,到种红薯。都是大家伙集体出工,集体劳作,这里信奉的是不劳动者不得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机务连在干校边上盖了车库、修车棚、油库。干校里单车有,汽车和拖拉机有,老屠还有一台三轮边斗摩托,但五七战士们出行走十几里、几十里的山路,基本都是靠走。车子在乡下的破路上行驶,不是这里坏了就是那里坏了。

李旭东腿上的伤势有好转,但是想要长好,还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哪怕是当个机修工,他也能够胜任。没安排也好,自己找点事做就行。

简单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李,又从空间里拿出来不少他认为必须的物资,只需要等室友回来的时候带些枯枝回来,这个房间的冬天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劳动归来的同志们都回来了,李旭东同寝室的同志姓金,金桂华,两人没打过交道。一番简单的寒暄,两人分别介绍了一下自己以前的工作情况,老金35年生于沪市,1950年底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后赴朝鲜参加志愿军代表团,从事翻译工作,1954年毕业于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同年入外交部。

“你语言天赋挺好的啊,还会几种小语种,很优秀了。”李旭东称赞道:“还去过哪个国家吗?年轻的时候多出去看看也好,能长不少见识。”

“我在南斯拉夫工作过一段时间。”老金有些嘚瑟,年轻人爱显摆也是很正常的。

李旭东拿出一条中华放到桌子上,说道:“也不知道您抽不抽烟,早就听说这边条件艰苦,有钱也买不到多少好东西,我从家里带了些吃的喝的和用的。到时候大家可以一起用。”

看人先看衣,老金看着李旭东的着装就知道,这是个不缺钱的,别人都是的确良做高档以上,但真正大富大贵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虽然这人看着年轻,但好像很不一般,还是先问问他的工作情况再说吧,打定了主意就开始套起话来。

“我啊,第一次去日内瓦还是五四年,后来又在内地搞这搞那的,今年才开始正式进外交部,就是个跑腿的,世界各地到处跑,明年咱们进联合国应该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和咱们建交,你们出国的机会就多了。”李旭东说得云山雾罩的,让老金摸不着头脑。

“那您现在是什么级别啊?”级别才是最主要的,可以反映出对方的待遇。

“七级吧,具体的不知道,工资我没领过,都是别人帮忙领的。”李旭东轻描淡写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