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司马所言老夫皆知晓,汝尽管放手施为便可,吴军装备精良,非吾军可匹敌也。此战恐为先君薨后,越国面临前所未有之困境,朝堂上下闻吴军伐越之讯皆如临大敌也。”诸稽郢呷了一口茶水,幽幽道。
一时间,灵姑浮不知如何接话,中军大帐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过了足有两盏茶时间,灵姑浮犹豫了片刻,才开口道:“听闻数日前子越方归会稽,大人可否赴右司马府一叙乎?”
“此事千真万确,然大王却对此只字不提,恐君臣二人嫌隙愈深。老夫亦不便贸然赴右司马府,恐惹大王不快也。”诸稽郢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黯然道。
两人不约而同地深深叹息起来,眼下强敌环伺、危机四伏,但勾践却始终无法释怀对王浩的偏见与成见,这使得他们难以真正做到君臣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可即便心中有千般无奈和万般忧虑,这些想法也只能被深埋心底,绝不敢轻易表露于外。
毕竟,若是将这番真心话摆到明面上来谈,恐怕不仅自身难保,就连自己的家人们都可能因此遭受无妄之灾,甚至牵连整个家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所以,哪怕再怎么焦急万分,也唯有默默忍受着这种憋屈与压抑,继续在表面上维持着那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局面。
这两个人起初的时候,对于王浩这位越军中的后起之秀可是抱有极高期望的。他们认为王浩不仅年轻有为,而且军事才能出众,假以时日必定能够成为越国军队中的中流砥柱。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越王勾践却对王浩毫无好感,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反感。
更糟糕的是,越国的大街小巷里竟然流传着一些关于王后雅鱼和王浩之间关系暧昧不清的谣言。
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王后雅鱼与王浩暗中私会、眉来眼去等等不堪入耳的情节。这些传言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它们还是渐渐地传到了勾践的耳朵里。
这下子,勾践对于王浩的厌恶之情愈发强烈起来。他觉得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