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先进吗?#】
【所谓秘密立储是指:皇帝写出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
大明,应天府。
“秘密立储?”
朱元璋嗤笑一声,果真是蛮夷也。
随后向赶来的朱标问道:“标儿,可知此事出自何处?”
“唐书,波斯国。”
朱元璋闻言大笑,打量着灰尘扑扑的朱标一番,随即又瞪了躲在背后的朱棣。
“你看看你带你大哥都做了些啥!”
“我还不是为了改进火器……”朱棣缩着头,小声解释道。
见朱元璋面色变黑,朱棣连忙缩回头去,躲在朱标身后。
“哼,滚出来!”
“咱问你,这秘密立储出自哪里?”
朱棣讪笑道:“唐书,波斯国。”
爹还是爱我的嘛,大哥都说了答案,我还能答错?
“具体呢?”
“不要求你说出是哪卷,可大概故事你总得给我讲一下吧?”
朱元璋冷哼一声,一天天的没个正形!
要改进火器,将方法告诉匠人,让他们实验即可。
亲王带着太子,往火药库里去。
若是遇上意外,连尸骨都找不到。
“不知道?”
朱元璋对身旁太监吩咐道:“去把唐书给咱找来。”
“咱让你慢慢翻,什么时候找到了出处,什么时候再起来!”
起来?我现在不是站着的吗?
朱棣抬头打量,正巧迎上朱元璋似笑非笑的眼神。
果断选择从心,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但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真的很先进吗?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共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
“呼。”
朱棣闻言,长出一口气。
感谢天幕指出卷数,否则翻到明日都找不到。
但朱元璋可没如此轻易就让朱棣过关。
“唐书,不用取了。”
老朱站起身来,从置物台取下笔墨纸砚,放在朱棣跟前。
“抄。”
老朱手放朱棣下颚,轻轻抬起,一指天幕。
“你趁着天幕还没转动,最好把这段话背下来。”
“要求不高,抄个十遍。”
【翻译过来大概就是:波斯国王登基后,就会秘密挑选一个他觉得不错的儿子,将其名字写在纸上封存起来。
国王死后大臣和皇子们共同打开封条去看,写的是谁,那谁就是继承者。
是不是感觉一模一样?
曾经我也一直觉得秘密立储制度特别牛,类似养蛊嘛,就看谁能力强。
老皇帝临终前揭晓答案,童叟无欺。
包括在各类百科介绍中也是这样写的。
大概为雍正帝继位后,吸取了历代因为预立太子,发生了皇子、后妃之间因争储而产生的明争暗斗、骨肉相残的教训。
以及他自己争夺皇位时,九龙夺嫡的亲身经历,才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作为嫡长子继承者的替代品。
但稍微对历史了解那么一点点以后,就会发现一丝丝不对劲。
雍正当年跟兄弟们的九子夺嫡,不也正是因为康熙废了胤礽之后,将太子之位空置,直到死后才公布结果吗?
这不也符合秘密立储的构成要件吗?
但结果还不是造成皇子们十几年来互相斗到不死不休,恩断义绝吗?
为了避免皇子夺嫡,防止大臣们站队拉帮结派,从而实施秘密立储,这和笑话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这个制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保护雍正自己,即在位期间皇帝的利益。
首先它可以防止太子在被授予储君之位后太飘。
太子当久了,自然会有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比如看着龙椅上的老皇帝,心里就会想,嘿,这老爷子,怎么身体还那么硬朗?
怎么还不龙驭殡天?
从而也就防止了历史上如李承乾以及清朝胤礽这样的情况再次上演。
毕竟雍正自己是经历过这一切的,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弘历,成为又一个曾经的二哥。
其次:秘密立储制度可以说是将立储权百分百的收归了皇帝自身所有,防止大臣们瞎哔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