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跳得是这么整齐划一,以至于在单次测试后,离开空洞和再进空洞的战士们如水波一般在空洞上荡漾着,相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战士向同盟首领汇报,哪些附庸战士在测试之后活了下来、是否清醒、有多清醒。
至于那些不幸失去意识,甚至死亡的,则被迅速替换,关于它们正在执行的实验操作,也理所应当地进行修改,再执行下一步。
空洞附近成了露天实验中心,附庸战士是耗材,大族战士负责下指令,同盟首领规划实验方向。平均每五分钟,同盟就能收获一批有价值的情报。基于最新情报,同盟首领再规划实验方向。
就在李俭眼前,每个五分钟,同盟都会拿出一版可以有效提升空洞停留时间的办法;同时,每个五分钟,同盟都会失去起码三百名可以接触空洞的附庸金丹期战士。
直接死亡起码一半,失踪占了两成,能不能抢救个全尸出来都是问题。战士们拼死拼活,若是能把昏迷的战士捞出来带走,甭管它是否清醒,比起死亡都好上太多。
战士的失踪原因相对来说比较统一。在控制变量分组实验基础上,失踪的战士都有“接触空洞体态相仿”的共性。
它们的共同点是,肉身进入空洞的比例过大,并且没有在身上系“安全绳”,战友们在它们接触空洞的时候便拉不住,等到预定返回时,更是泥牛入海,找不回来了。
从少数发现报告来看,失踪者沉入空洞后迅速放空了自我保护能力,肉体一旦开始崩解,其速度便骤然加快,几乎顷刻之间,妖兽便死无全尸,消失在空洞中。
同盟损失的附庸战士中,寻回残躯却回天乏术的,占据主流。
计划在空洞内停留的时间超过阈值,战友们拉回来的残躯就是尸体。
防护力量不能抵御空洞崩解,拖回来的残躯还是尸体。
战士尸身上或多或少出现崩解症状,这是空洞崩解作用击穿防护的证明。不论是准备的力量不充足,还是停留的时间太长,理智撑不下去,无法调度防护,结果殊途同归。
要么把崩解防在外头,在理智达到极限之前踏上返程,要么就死。
黑色幽默的是,战士们踏上返程的经历对同盟价值不大,那些标记为失踪或搜寻到残尸的,才是够有参考价值的错题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活着回来被称作保底,它们将自己在空洞中的见闻告知同盟大族,除了那些标志着生命体征的感受反馈会在综合研判后,与它们当时执行的探索策略融为一体,它们只能说明同盟安排给它们的空洞接触方案还有改进空间。
根据死亡案例,同盟调整后续实验方案。
最先进入调整阶段的是“自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