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死了邺城之后,整个冀州实际上已经没有可以阻挡刘备的力量了。
虽然袁绍在冀州的领导权已经确立了,但是他统治时日尚短,来不及发布政令到每个地方,甚至于一些距离魏郡比较远的地方小县还从未接到来自于袁绍的政令。
十郡国的地方主官现在都是袁绍的人,都是袁绍的死忠、参与到之前宦官产业大清洗当中的人。
他们要么在魏郡和袁绍的军队里做事,要么在地方上做十郡国的主官,不愿意配合袁绍的主官不是被他害死,就是弃官逃跑。
所以刘备一路北上,因为恐惧被清算而决定抵抗的主官是有的。
不过这也没什么用,因为他们能动用的力量和兵马很少,魏郡太守就被刘备擒杀了,接着赵国相、巨鹿郡守也被刘备擒杀了。
他们根本没有兵力能对抗刘备的进攻,万兵驱驰的原理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数投靠袁绍的主官被打败,被杀,还有很多人则看着情况不妙,脚底抹油,一溜烟就没影了。
比如袁绍任命的常山国相就弃官而逃,不知踪影。
袁绍任命的中山国相被甄氏为首的家族联合军击溃,抓住,活着献给了刘备,然后被刘备杀死。
整个冀州拨乱反正的清算工作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刘备在中山国整顿兵马,补充粮草,向北探查消息,甄氏为首的家族联合体为刘备运输粮秣物资,主动掏腰包买酒肉给士兵吃,让刘备麾下的士兵于大战之前狠狠的吃了一顿肉。
刘备也很快探查到了自己需要的消息,得知鲜卑骑兵已经南下入场,包围董卓所部于范阳城,公孙瓒则被袁绍包围于涿县城,这两座城都没有丢失,除此之外,涿郡已经完全沦陷。
而鲜卑骑兵的南下则证明幽州地方郡县主官组织的自发抵抗已经基本失败,就算还有一些零星势力自保作战,也无法抵挡大量鲜卑骑兵和乌桓骑兵的全面南下。
尤其在公孙瓒这个主要人物失职的情况下,失败更是无法避免的。
想来这一次幽州的劫难还真是凄惨。
如果自己不能在这里取得全胜,将袁绍的脑袋和乌桓人、鲜卑人的脑袋留下来,那么此次出征返回雒阳之后,一定会被有心人借此攻击,名望受损。
说到底,公孙瓒是自己任命的幽州刺史,现在出了岔子,自己想要完全逃脱责任也是很难的。
除非,他能一口气把鲜卑人和乌桓人打得血惨,再现三十万俘虏的盛况,这样一来,就能盖过“识人不明”的罪责了。
但是这就意味着要大打特打,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北伐的难度就增大了。
所以刘备无奈的叹息。
我的好兄弟啊,这么关键的时候,你怎么就那么拉跨呢?
刘备无奈,但是他也必须要去面对这个局面,面对三万多的鲜卑骑兵,还有五万左右袁绍的军队,一共八万多的敌军,与他、董卓和公孙瓒的军队数量几乎持平,相差无几。
而刘虞、桥瑁和牛辅的军队要么不能动,要么还在南边,短时间内难以北上,不能成为即战力。
所以,必须要趁着袁绍还在被公孙瓒拖住的时候,和董卓联手,把鲜卑骑兵一口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