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修至圣九神通尽,立地抽身问苍冥

心神变 引心 1378 字 1个月前

人生之初,混沌未辟,心犹白纸,未染尘埃。

稚子之怀,纯真无邪,于万物皆抱好奇之志。

遇物则惊异心生,聆音则喜怒盈怀。

好奇之心,充盈于内;探索之志,发于外间。

凡目之所触,耳之所闻,无不欣然向往,兴致勃然。

世间百态,皆足以引起其盎然之趣。

此乃人与生俱赋之好奇心也。

由是心之驱策,渐次修学认知,摹仿万物,于世成长,以识天地之浩瀚。

于斯过程,尔等乐享其中,心驰神往,其乐无边。

细究本原,此初生之好奇心,实乃戏玩之心也。

长者皆谓童子贪玩,然于童子而言,此即为其生涯之乐,真谛所在,此即其人生也!

童子之心,不思烦忧,随心所欲,言由衷发,行随意至。

及乎成长,乃需审慎权衡,顾虑纷纭,融身规矩之中,形变而初态不再矣。

先天之灵韵,渐已渺然无存。

及至成长成熟,虽有所得,然终难更进一步。

物壮则老,渐趋衰朽,灵消魂寂,怅然失其本真,复归于尘土。

于尔等百十年生涯之中,所览天圆地方之景,实与井底之蛙所见之界,相去未远,未见其有大进也。

此非生命之哀,乃作茧自缚,画地而牢。

制定规矩繁多,且常使死规成为生者之桎梏,迫其赴死;

甚或堂而皇之,假借大义,利用死规以压迫生者,且美其名曰遵守礼制,遂有使死规压迫生者之正当理由矣。

此亦为无穷凡则世界众生恒居于凡九之下,往复循环而不得超脱之因。

蚍蜉朝生夕死,而此等凡则世界较于宙域之浩渺无垠,或犹不及蚍蜉之生命瞬息。

然终为有灵智之生灵,与蚍蜉相较,此乃本质之别。

造化所生之活性,虽细微亦能为其所居之宇宙,增添些许生机。

然每至凡则宙年,活性渐逝,更有幽隐之物暗中窃取。

即便未遭此暗窃,若此宇宙于五十凡则宙年之内,未能晋阶至法则之界,升入法则宙域,则此凡则宇宙终将耗尽其活力,复归坍塌寂灭之境。

届时,其间所有生灵,亦将随之化为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