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将军有句话说的好,‘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我知军师欲以国力压垮秦国,但我等武夫只求建功立业、马革裹尸,岂甘平庸?”
….
“我只要四千人,必能为军师打开局面,纵不能拿下长安城,我也可偷袭宛城断了秦军粮道,逼得马超退兵。”
季书心头一动,长安有一万西凉铁骑驻守,就算通过子午谷也未必能拿下长安,但是宛城可不一样。马超大军在前方征伐,宛城只是负责后方粮草,估计也就三千军士驻扎就顶天了。只要能通过子午谷,此地必能拿下。
而且魏延的话也让季书有些触动,历史上魏延未能完成此计,但今日的楚国有足够的本钱。
见季书没有断然拒绝,魏延咬牙道。
“若军师担心羽林军折损过大,我只要三千人!”
季书闭眼坐下,轻轻说道。
“让我想想,你先回去吧。”
“军师!”
魏延还要再说,季书立即打断道。
“先回去,让我想想。”
魏延这才不情不愿地转身离开了帅帐。
等魏延离开,黄忠看着季书开始倒茶细品,不由帮衬了一句。
“军师,文长行事虽然冒险,但他军事嗅觉极为敏锐,此计或许也是打开眼下局面的一招妙棋。”
季书闻言又倒了一杯茶水,起身送到黄忠面前,笑道。
“老将军不必为他说话了。我何尝不知文长的才干,当初我支持他做益州牧,就是相信秦军不管来多少兵马,他都能拒而胜之。”
“只是他的性子还是太急躁了些,做事只求效率,不顾后果。前几日,马超挟持百姓让我退兵,我虽有些小仁小义,但带兵这么多年自然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绝不可能答应马超。可文长呢,生怕我答应了马超,竟立刻下令士兵攻城。”
季书摇摇头,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