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种开胃的菜肯定会大受欢迎的

接下去的日子里,李颂筠姐弟几个开始慢慢地筹备后院的菜园子。南瓜这种作物不需要特别的育苗过程,于是李颂筠就先把它们种下了,而且还种了很多,她把南瓜种子均匀地撒在篱笆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至于辣椒和番茄,则需要提前进行育苗工作,所以他们已经事先做好了准备。

李颂筠计划着,这个一亩多地的菜园子除了种植一些日常食用的蔬菜,如白菜、莴苣、黄瓜等,剩下的空间就全部用来种植土豆。由于小麦的收获季节通常在夏季,因此李长贵家正在耕种的那几亩田也将在那个时候才能收获。然而,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土豆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停止,如果等到夏天再播种的话,恐怕就来不及了。因此,他们只好选择在菜园子里先种上土豆,尽管地方有些狭小,但只要管理得当,相信还是可以收获不少土豆的。

这八亩水田啊,土壤特别肥沃,于是她琢磨着要在这儿种上大部分番薯和玉米,当然啦,也留下一小部分地来种植辣椒和番茄,到时候收成就肯定相当不错了。辣椒方面呢,稍微多种点儿,一时半会儿卖不掉的话就拿来晾干了,这样保存时间更长嘛。说到辣椒种类,有我们平时做菜常备的红辣椒,这种辣椒辣度十足,作为调味品绝对给力;另外呢,还有口感偏甜的菜椒,这种主要是用来炒菜的;最后就是七彩樱桃椒,虽然它看起来鲜艳诱人,但实际上却非常辣哦,不过由于其独特的观赏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被当作观赏植物来使用。

接着,她又拿出一小部分稻谷来试种,想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同时,她还从张婶家里借来了一点儿谷种,打算跟自己带过来的谷种进行一个对比,看看究竟哪一种更好一些。

水稻和番薯都得先培育幼苗,于是她特意找了一小块地出来,专门用于育苗。

这天儿啊,看着放在罐子里腌制了整整十天的竹笋,李颂筠琢磨着应该可以制作成美味的酸笋了,于是便打开了一只坛子。

结果刚揭开盖子,扑鼻而来便是那股浓烈而悠扬的酸笋香气。她小心翼翼地捞出一点儿尝了尝,口感酸爽无比,简直让人食欲大增。正好前些日子村主任送来的猪肉还有剩下一小块,李颂筠便决定做道酸笋炒肉片。尽管调料有限,但颂轩他们几个吃得津津有味,最后个个都吃得肚皮滚圆。

“哎呀,没想到这笋子腌好了竟然这么好吃!”颂瑾兴奋地说道。

“好吃也不能吃太多啊!咱们可是腌了好几坛呢!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完。”李颂筠笑着戳了戳颂瑾的脑袋。

只见那个小家伙狼吞虎咽地吃着桌上的美食,嘴巴一刻也不停歇,仿佛永远都填不饱似的。

他那圆滚滚的小肚子已经鼓得像个皮球,但还是不停地往嘴里塞东西。

看着他如此欢快的模样,周围的人都不禁为之侧目,心里暗自嘀咕:“这小小的身子板儿,怎么能够容纳下这么多食物呢?”

然而这个小鬼头却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依旧自顾自地享受着美味佳肴带来的满足感。每一口食物进入口中后,他都会露出幸福而满足的笑容,让人忍不住想要捏一捏他那可爱的小脸。

“难得有机会吃顿好的嘛。”颂瑾有点害羞地回答。

“行啦,只要咱们肯努力,以后天天都能吃得这么丰盛。赶紧去洗漱吧!洗完后在院子里走动走动再睡觉。吃太饱的话最好先消化一会儿再睡,否则你会觉得不舒服的。”

第二天一早,张婶就来到李家,李颂筠从张婶那儿得知今天正是镇上赶集的日子。

在我们这个风景如画、宁静祥和的小镇上,每个六日都会举办一场盛大而热闹非凡的赶集活动。无论是来自附近村庄还是远方他乡的人们,都会纷纷涌向这里,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集会。

集市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街道两旁:新鲜欲滴的蔬菜水果、香气扑鼻的小吃美食、五彩斑斓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井交响曲。

这样的集市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已然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纯粹的贸易形式,更承载着浓厚深沉的地方文化底蕴和人情味。平日里,大家忙于工作或家务琐事,甚少有空闲时间专程前往镇上逛街购物;只有当到了赶集日这天,才会事先盘算好家中所需之物,并趁着这个机会顺路采买回家。

实际上,镇上也有一些固定的商铺,这些店铺每天都营业,但大多数人还是更愿意去镇上的住户或离镇较近的村庄逛街。此外,镇上还有一个早市,每天早上开门迎客,只持续一个多小时,因此被称为“早市”。在这里,主要销售的是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城郊的农民和城里的居民都会早早地赶到市场采购。

当听说要去赶集时,几个小孩子起初感到非常兴奋,但很快又垂下了头。因为他们家境贫寒,即使去了集市也无法购买任何东西。然而,李颂筠却显得格外激动,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古代的集市活动,对它充满好奇。

小主,

与此同时,她心中还盘算着另一件事:能否将家中自制的酸笋拿到集市上去售卖呢?这些酸笋可是她精心腌制而成,如果能卖出去一些补贴家用该多好啊!尽管自家生活拮据得很,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但这位女子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积极地寻找各种可能的赚钱途径。

李颂筠告诉张婶自己要去集市一趟,于是她从腌菜缸中挖出了一些酸笋并放入背包内,和颂瑾一同肩负着两个背篓离开了家门。恰巧此时村主任家里也要赶着牛车前往小镇,看到他们二人后,热心地邀请他们搭乘自家的牛车。

尽管牛车前行的速度迟缓得令人心急,甚至有时候比人徒步还要慢上几分,但其最大的益处便是能够省下不少力气。毕竟在这座连汽车都未曾见过的僻远小村里头,村民们根本无从购置昂贵的马车来充当日常交通工具,于是乎,这简陋朴实的牛车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大家出门时仅有的选择。

坐在牛车上一摇一晃地经过了将近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镇上。其实,桂花村离镇上并不算太远,而那些更偏僻的村庄去镇上都需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这个镇子的名字叫做"三石镇",至于它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儿,我们并不清楚,反正是传承下来很多代了。这里处于南方,土壤肥美无比,这也是三石镇富裕的原因之一,所以这个小镇的规模确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