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封侯拜将 第178章:八国运动会47

廉颇传奇 高基枫 2995 字 1个月前

上卷:封侯拜将第178章:八国运动会47

举重比赛的规则要点:

选手所举重物分杠铃和石块两种,其中杠铃是一根银杆两边挑有均衡且规则的铜片环所组成;而石块则是天然开采的无规律、不规则物体。

杠铃的质量随着铜片的增加而逐渐变重;而石块则是提前称好重量,为固定值。

每名选手在杠铃举和石块举这两个小项上均有三次试举的机会,取三次内的最好成绩作为最终比赛的成绩;两个小项上的最好成绩相加之和即是该选手最终所取得的总成绩。总成绩最高者为举重这个大项上的第一名,其余名次以此类推……

若出现两名或多名选手总成绩相同的情况,则需比较选手自身的体重,体重轻者名次在重者之前。因为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一模一样高度的人,同样也不存在两个体重完全相同的人,哪怕是毫末的微差在专业的测量仪器下也会分出个高下。

需要说明的是:参加举重的选手无体重上的限制,却有原地摸高上要求。它要求选手裸足站立原地后两只手同时向上高举,双掌手腕线的最低点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八尺七寸(八尺七寸换算成现代的尺度大约为:两米)。

至于为何有这个八尺七寸的限制,官方一直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但是民间的有识之士却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因为古代的守城士兵大多站在碉堡的顶点对前来攻城的敌军形成了居高临下之态势,为了保障站在碉堡顶上士兵的生命安全,往往会修建一围参差有序的露天墙体。这露天墙体类似齿轮交互,使得低者同低、高者同高。低洼处离碉堡顶一般仅为四尺三寸半(大约1米),士兵站于此处可远眺百里,观测敌情,而高平处离碉堡顶往往都在八尺七寸左右(大约2米),古代兵士多为七尺男儿(大约1.62米),过七尺半者少之又少,过八尺者更是麟角凤毛,所以当士兵以于高平处的墙体作为掩护,任凭城下的枪林箭雨、飞石如流也难以伤其躯体分毫。

一般情况下,当有攻城掠地之时,守城士兵往往站于墙体低洼处推云梯、撒滚油、投巨石,放暗箭……以扼杀下方士兵攻城之趋势。但若攻城士兵异常勇猛且人数众多,而墙体低洼处都站满了守城士兵后还嫌不够,这时便要求藏在高平处伺机而动的士兵也必须往下投掷巨木、大石以阻击敌军爬上城头的攻势!

若是低洼处已经布满了守城士兵,那么其他前来支援的士兵只能从高平处投下守城物料,而绝大多数内墙的高平处皆为八尺七寸,所以为了贴合实战,便有了举重比赛对选手原地摸高不得少于八尺七寸的这项要求。

举重比赛先进行的是杠铃举,后进行的是石块举。

选手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只要在规定的六十秒之内利用本躯之力将目标物(杠铃或石块)双手举过头顶且在头顶上方停留五秒以上即可视为此次举重的成绩有效。

当然杠铃举和石块举还有各自差异化的规定需要选手一并遵守。

比如杠铃举,它就要求场上杠铃的重量只增不减,每个国家所派来参赛的运动员所能试举的重量必须越来越高。

再如石块举,它就不要求运动员所举的重量必须越来越高,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挑选中意的石块,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规范的动作下举起来,便视为一次有效成绩。不过石块举有另一个规定,那就是:别人举过的石块,无论这个人有没有举得起来,接下来上场的选手都不允许再举这方石块。

造成杠铃举和石块举截然不同的差异性原因在于:

因为比赛所用的杠铃有且只有一个,且杠铃片是人工千锤百炼而成,所以坚固耐用、不易变形,也不会损失质量。若是比赛过于迁就选手,选手报什么重量就给什么重量的杠铃,那么势必会让比赛的杠铃重量一会儿增加、一会儿减少,这样会直接使得配重杠铃的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让比赛多出了许多因配重而产生的空窗期(看举重比赛半个时辰,其中40分钟是工作人员在给杠铃配重),如此不利于比赛紧张氛围的凝聚;且由于每名参赛选手所试举的杠铃重量忽高忽低还会极大地影响着现场观众的心情(当选手举的杠铃重量大时,现场观众激情澎湃;当选手举的杠铃重量小时,现场观众唏嘘不已)。由鉴于此,杠铃举的重量只能随着比赛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减少现场工作人员配重的难度和配重的时长(只需按规定重量增加相对应的铃片即可,省力且省时);另一方面,随着杠铃重量的越增越大,现场观众的情绪也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涨……综上所述,杠铃举的杠铃重量必须是越加越多,只增不减。

而为了贴合实战,为了表达“顺其自然”、“天人合一”的《周易》理念,比赛所用的石块都是从大山深处开凿而来的,不仅形状千奇百怪,而且质地也天差地别。

在一百年前(公元前409年)的第十一届“八国运动会”上曾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械斗流血事件。

当时的晋国还未分裂成赵、魏、韩;当时的中山国还处于猥琐发育的孩童阶段;当时的越国才吞下吴地没有多久;当时楚国还处于被中原大国耻笑的荒蛮一片。

那时参加运动会的八个国家分别为:晋国、齐国、越国、楚国、宋国、陈国、鲁国、秦国。

那时的石块举和杠铃举的规定一样:也是不同国家的选手可以举同一块石头(同一尊杠铃)。

那时在经历了杠铃举过后,有两位选手的成绩异常地突出,他们分别是代表楚国参赛的选手南宫壮举和代表越国参赛的选手萧叔奇力。

这两位选手都举起了一千二百五十斤的杠铃打破了赛会记录的同时也并列为第一(注释: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斤约为现在的0.4斤,所以那时的1250斤大约相当于现代的500斤,即250kg!),而杠铃举的第三名成绩连千斤也没能突破,所以杠铃举结束之后,举重比赛的夺冠热门便锁定在了南宫壮举和萧叔奇力之间。

石块举的前两次试举,双方都举起了相同的石块,这时两人都将目光放到了场上最大最重的那块石头上,首先由南宫壮举先进行试举,他使尽洪荒之力,用尽各种方法却始终未能将石块举过头顶!

南宫壮举不甘心地放下了石块,可是由于这块巨石本就体脆,在它与地面撞击的一刹那竟然不小心掉下去一个角,这个小角的缺失正好处于裁判的眼睛盲区之内,但却被观众席第一排边角处的一个小孩看得分明。

由于石块重量的缺失以及石块形态上的微改,导致随后上场的萧叔奇力使出吃奶之劲总算将其举过头顶,从而一举夺得了举重这个项目上的冠军。

八国运动会的举重比赛在是所有体育运动里面受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之一,原因在于:此项赛事的冠军不仅仅可以为国争光,而且还能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在众人的掌声与呐喊声中额外得到“天下第一大力士”、“天下间最强壮的男人”等无上荣光的称号。

试问:天底下的哪个男人不想被别人称为“无敌强壮般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