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算,以后还可以做的更小,像这样的一块可以做到肉眼看不清的大小,对了,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来,给你看个好东西。”
田组长又拉着易平安到了一个笨重的机器前,“就是用这个做的。”
易平安打量着这台笨重的机器,一刹那一个名字从易平安的嘴里蹦了出来:“光刻机?”
“嗯?光刻机?叫这个倒是挺合适的。以后就叫它光刻机了,哈哈哈。”田组长大笑着说道。
但易平安却没有笑,甚至他还有点想哭,他清楚的记得,前世因为芯片被人卡了脖子,他特意去查过资料,我国在65年做出了第一个集成电路,而国外发明集成电路是在58年,相差并不远,但国外却在60年就有了光刻技术,63年形成产业化。
而我国因为起风,直到77年恢复高考后,才有了第一台光刻机,落后了大漂亮二十年。但我们前辈却没有放下步伐,在81年时就研制出了半自动的光刻机,85年的时候研制出了分步光刻机,与当时的大漂亮比,仅落后了七年。
可以说在那段时间我们并没有落后很多,甚至我们仿的CPU比德国还早了一年,老一辈的科学家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当时我们的集成电路都是自己生产的,并不依靠进口,要知道当时的英特尔都是用的小日子的光刻机。
然而,到了八十年代末,国外的集成电路价格下降,再加上很多企业盲目的开放,奉行“造不如买”的想法,至使我国集成电路的研制出现了断层,工人变成了牛马,工程师变成了码农。
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坚持独立自主,在夹缝中生存,曾经的盛景变成了泡影,直到千禧年后才幡然醒悟,可惜我们已经落后的太多了。
到最后依然是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挺身而出,带着我们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