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灌顶

且隋 玄武季 2626 字 3个月前

“正一,遍陈三乘者,以具经通明三乘之致也。”

此话一出,大出王远知的预料。

这家伙,挺有才啊!

“陈者,申也,言末俗钝根,学于三乘,正一便为申明也。”

“又三洞总为一乘之教,故正一云:三洞虽三,兼而该之,一乘道也。”

“正一,通于三乘也!”

……

正一通三乘!

“好!”

王远知不由得抚掌大赞。

这话,看似简单,但在大隋和以前的世界里,真还没人能提出来。

小主,

这些话,全是唐中期的道教经典《道教义枢》中的原话,那是经历无数高人的心血大成。

这里面,最闪光之处,还有一个许许多多的人根本无意识、看不见的时代潮流!

什么?

文化融合,经纶合一。

这是华夏文明在此时代呼唤大一统之后,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一个具体表征!

大家都在创新,大家都在争鸣,大家都在成家立派……

但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什么?

从自证,到明悟,到通圆平和,回归于太极,不就是道的真谛吗?!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这杨子灿,真乃灌顶之人啊。

一直困扰王远知的一个教派问题,突然觉得有了解决的曙光。

自己率领的道团,全以传承《上清经》为主,虽然很受皇家主流的青睐而声名大噪,可是在天师道中并不被视为正朔主流。

这一点,是与宗门和先师的理想,大相背离的!

如果,在上清派的经义中,理清了正一与三洞之法的关系,就算是理顺了和整个天下天师道同门的关系。

那时候,上清派,才算真正上了层楼!

到那时,自家这个天师道门后起之秀,其地位与影响才将占据主流,可为正统之流啊!

美!

……

天人交战了半天而没说话的王远知,面色连番变化。

就像那经历大造化,猛然间顿悟的得道之人。

如阿布前世历史中,上清派就是在隋唐某个时间节点,开始真正爆发。

之后,便成为华夏帝国的道派顶流,收到了民间、皇家的一致热捧!

这其中,有其精英人物如王远知等的个人魅力作用,但究其根本还是他们道经的巨大升级!

陶弘景,提出”归元合一,三教融合“的理念。

王志远等,更进一步,将其理论与时代彻底融合在一起。

此,家国所需也!

“您说,需要我替皇家做什么?”

清醒过来、面色归于平静的王远知,突然问道。

看来,有备而来的王子灿之意图,早就被这个百年老道所察觉。

“无他,抚愈尔!”

阿布缓缓地说道。

“抚愈?”

等王远知弄明白阿布嘴中所说的是具体哪两个字时,便有些糊涂。

王远知纵是惊才绝艳、洞悉天下文章义理词句,也一时之间搞不明白这“抚愈”到底是何意。

其实,抚愈,倒是与另一个同类词“抚喻”差不多。

抚喻,是一个官话。

意思是安抚晓喻的意思,常常出现在诏书和铭文之中。

但阿布的抚愈,显然别有深意,并无晓谕的意思。

“何意?”

王远知禁不住问道。

“抚慰四民,益愈人心!”

阿布施施然说出八个字。

“嗯?我欲何为?”

王远知还是不解,这事儿与我上清、与某何干?

“天师道倡曰,正以治邪,一以统万。”

“上清合正一,天下大同。”

“远知天师,上清派如何正本清源,立于天师中流,如今正是其时!”

看王远知依旧发呆的样子,阿布继续说道:

“华夏文化,莫不以儒释道三家!”

“近,儒家文中子要言三教归一,释家天台宗倡圆融三谛、一念三千之说,贵派三教均善之说,都说明了一件事。”

“如今天下,虽是乱起,然大隋一统纷乱华夏亦不满三十年,人心思定,万民思安!”

“如此之时,实乃儒、释、道三家察微知着,映照与论,故不约而同替大类之思!”

“故,天下如天师教首之人杰,自当入世,化入黎民,行安抚、愈合之举,为国行道!”

“如此,教兴,国兴,民兴也!”

……

这好一番慷慨说辞,直说得一代宗师王远知,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