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水电站的建设难度和周期可要比火电厂要难得多,所以见效还没这么快。
可核电领域就不一样了。
因为成熟的第二代核电站已经解锁。
30万千瓦时以上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已然出现。
大规模建设核电站的阻碍已经全部扫除。
行政院方面准备以每两年增加一个核电站的速度进行建设。
单个核电站建成,平均可以增加至少30亿度的年发电量,装机容量能够增加至少800兆瓦。
所以核电将会在未来的电力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不过核电的安全隐患终究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并没有办法成为主流发电。
主要依靠的还是高污染的火力发电。
但想要发展工业,环境的污染是无法避免的,想要有收获总是要有付出,能量守恒定律也同样适用于此。
所以也只能先发展再治理。
电力能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工业发展速度也没有了桎梏。
去年一年的时间,光是机床就生产了超过五万台。
这些机床已经全都被古国内部消化了,并没有进行出口。
这也并不是机床厂不想出口,而是国内的订单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去管什么外贸。
大量的机床被应用到工业领域当中。
古国的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精密仪表、塑料、电子产品等也都全面爆发。
虽然古国工业还不能说已经完成了全门类的基础建设。
但五年内肯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
用十年不到的时间走了花旗国两百年才走完的路。
什么叫做挂逼?这就是。
工业领域的爆发式增长,也离不开这些年古国在教育方面的高投入。
毕竟操作机的是人,没有人才的情况下,机器再多也没有会用,更别说发展了。
而古国遍地开花的各种技校、夜校以及扫盲班就是古国工人规模爆炸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技校之外,小学、中学以及各种高等院校也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建设,义务教育也已经开始全面铺开。
根据教委的数据统计,在古国4.8亿人口当中,各级各类在读学生共计5200多万,占据总人口的10.8%。
这还是除开了扫盲学员的情况下。
如果统计上扫盲学员的话,这个数量是突破了一个亿的。
这个数量在姜华看来还不够,至少也要达到15%以上才算合格,达到20%才算是教育成功的第一阶段。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
这个速度已经算是相当快了。
要知道在几年前全国各类各级学生的总数量连一千万都没有达到,巅峰时期也就才700多万而已。
从31年的700万到36年的5200万,平均每年增长900万学生,这个增长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这个增长速度的放缓也是必然的。
因为古国现在不仅需要大量的学生,同样还需要大量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底层工人。
人口总基数就摆在这里,不可能以这个速度无限制的增长。
只要能够在未来几年内达到15%这个及格线就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人口的增长还是太慢了。”
想到这里,姜华不由叹了一口气。
不过现在百姓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口的大爆炸时代也即将来临。
未来每年都能够至少保持1000万以上的新生人口的增长。
这个1000万还是一个保底,在姜华看来达到了1500万或许都不是太难。
如果能够保持这个增速,将来打下了大量的地盘,也可以加速移民,让国内的人口保持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