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共探蝌蚪崖

非遗传承人 王者近水 1127 字 2个月前

被朋友背后插了一刀,刺骨的痛。可是,过了一会儿,金华斌又释然了。这类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你认为自个大方,他认为你吃肉,只分给他一块骨头太贪。门槛低竞争必激烈,只是握刀人不同而已。

要避免被刺,只有提交自个的档次,策划上快人一步,档次上高人一档。怎么个上档次?当然得提高文化品味与策划的原创性。正这么设想时,机会来了,中央台国家地理摄制组向仙居登山协会发出邀请,请求他们配合科考蝌蚪崖,张华斌是登山协会的骨干之一,自然也在参加人员的名单中。

距离产生美,零距离更美,蝌蚪崖就象古帝王要保持神秘与威严,就得高高在上,与臣民拉开距离,蝌蚪崖宽五十多米,高约二十米,高耸在八百多米的海拨上,摄制团队一行十人从早上八点半进册,下午二点到达山顶。由于崖面长年累月饱受风吹日晒,风化侵蚀的厉害,很多岩石只是轻轻的依附在山崖的表面,稍微一碰就会整块掉落。一步一个危险,更加增加了上崖的难度。借助静力绳与八字环,记者与团队成员一个个地岩降到了崖面。在下到崖面40米的地方,放眼望去,一条边长大约40米左右的直……由于崖面突出60公分左右,而记刻着“蝌蚪文”的崖体整个向外倾斜80度角,记者无法接触到崖面,他此刻所处的状态是临空悬挂在绳索上,是绳索支撑他的体重。

“崖面那不计其数直径大约10厘米的圆球突出,突出高度为3-5厘米。经过几千年的风化,有的开始残缺不齐,有的模糊不清。在我的右边,有一片较为清晰的图案,分布均匀自成规律。”记者介绍说:“蝌蚪崖”人工斧凿的痕迹相当的明显,依我的阅历和知识来判断,这绝不可能是大自然的杰作,纵使大自然有鬼斧神工,但是它不可能缔造出如此规整的石壁。”

金华斌前段日子刚刚跟从彭教授考察过公盂,学到些地理知识,问道:“很多地质的断层与节理也有可能产生规整的石壁,凭什么作出就是人工的判断呢?”

登山协会的方会长插嘴答道:“大家都知道人造的东西是大自然无法临摹的,就像万里长城。你无法想象,要把一个崖面弄的那么平整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

蝌蚪崖,仙居风景文化标杆之一,据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在崖上刻石,刊字如蝌蚪,晋义熙年间,周廷尉曾以飞梯攀崖,拓下蝌蚪文,是中国八大神秘的古文字之首。八大古文字即仓颉书、夏禹书、夜郎天书、红崖天书、巴蜀符号、东巴文、岣嵝碑与蝌蚪文。

近距离的照片拍下了,但这蝌蚪文写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呢?回途中,金华斌脑袋不停是快速转动着,过滤起相关的情节。记得在文化站时,曾收集到一篇传说中有关的译文叫《奠拓文》

百川归海地分九州

遥思前尘河伯赠图并托其子拓佐余治水

与拓共事十余年矣

喜其忠高其才

视之如子欲禅位而付天下

惜大英雄天不假年共娆血和息壤

忠魂碧血俱化山脉

始令银河晏清浩劫得平民得生息

治水功成而斯人不在天兮命兮思之其泪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