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奖项归属

李元青和李安的对话还算正常。

虽然平起平坐,但李元青会把李安当成前辈看待,也不会故意为难对方。

李安也不会让年轻人难堪。

但身为电影节主席的吕克贝松则是被姜闻的侃大山给搞得晕头转向。

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经历——都考不上电影学院。

吕克贝松被法国电影学院轰出去过,姜闻则是被北平电影学院拒之门外。

回忆起往昔,吕克贝松很惋惜,惋惜自己没能上电影学院,导致自己起点比别人低,虽然最后依旧取得不小成就,但他仍感蹉跎了岁月。不过他也是有傲骨的,功成名就之后,法国电影学院希望他能去当老师,被他严厉拒绝。

“昨日对我爱搭不理,今日让你高攀不起”

姜闻则是洒脱,“看不上我那是学校的问题,怎么能是我的问题呢?”

后面话题主控权基本全在姜闻手里了,长篇大论、侃侃而谈。

吕克贝松在召集所有评委时,上来就跟李元青吐槽起姜闻。

“他的话题很有趣,但他这个人真的太能说了。”

“姜导脑子里有很深邃的思想,并且他很有表达欲,这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吕克贝松无奈的摊摊手。

等人全部到齐,吕克贝松开始主持会议。

“各位,大家虽然国别不尽相同,但大家都是追求艺术的电影人。主竞赛单元一共十七部影片,大家都至少看过一遍,有些精彩影片或许你们还看了好几遍,既然已经对所有影片都有了足够的了解,希望大家在投票之时能够做出尽量公正的选择。”

都是各大电影节的常客,有些默认的潜规则不需要摆在明面上,会前就基本了解清楚了。

而且,吕克贝松才是评委会主席,大方向得他来把握,出了问题也由他来纠正。

吕克贝松清了清嗓子。

“我们先从一些不重要的奖项开始。”

最先讨论的是“最佳音乐奖”。

周迅其实听不太懂吕克贝松在说什么,还得李元青给她翻译,李元青在纸上写啥她就跟着抄啥。

见李元青写下《河道女王》,周讯自然也写下这个名字。

这部新西兰电影的色调和音乐都很有特色,色调偏绿,在英国电影中很常见,时常出现的毛利人传统音乐增添了一抹亮眼的野性。

吕克贝松见大部分人写的都是这个名字,很干脆利落的宣布了这个奖项。

下一个奖是“最佳摄影”。

李元青写的是《理发师》,陈逸飞导演是画家,所以在镜头里呈现出足够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