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武定元年

一六四一年二月九日,大夏国于南京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在文武百官的赞拜下,徐晋身着明黄色绣金龙袍,头戴皇冠,于太和殿中昭告上天,继而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武定”。

登基大典的仪式庄重而复杂,由大夏礼部全权操办,场面宏大而热闹,三千最精锐的近卫军被布置在皇宫各要地,用以保障大典的顺利举行。

当听说新皇准备定都至南京后,江南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而两广地区却是一片义愤填膺,尤其是广州府和桂林府的老百姓,大伙儿都非常的不开心。

在如今的大航海时代,南京是较为理想的政治中枢,此地临江近海,航运发达,便于控制长三角和珠三角,政令也能更好的辐射到北方,从这点而言便比广州或桂林强不少。

像广州也有自身的优点,但离北方实在是太遥远了,况且一旦将来南洋有变,大夏在马六甲地区购置的海上长城奔溃,那么这座沿海城市便会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而就算面临此况,南京却仍有着不错的战略纵深可供周旋。

北方的经济较为落后,但又有着极低成本的养马地和大片农耕区,这二者一结合就会产出强大的军队。

从历史上来看,倘若南北经济差异过大,北方的经济长期得不到振兴,那么当地便很容易滋生出叛乱势力,因此定都南京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比起广州而言能够更好的辐射北方。

同样的道理,倘若定都燕京的话又太北了,不太适宜这个海权时代。

武定元年四月,就在登基大典刚过两个月之后,另一场盛大的封赏仪式于南京城举行,并由夏皇徐晋亲自坐镇。

在统一战争中大夏诞生了许多赫赫战功之辈,这些将士的军功一直按捺不封,便是为了等待今日之庆典,这是一场股权分配。

此前之所以没有大举封赏,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时的明朝还在苟延残喘,伪顺仍在负隅顽抗,肯定会有人不服气,“凭什么封他为公,而我就是个候?”

“老子后面还有机会立功呢!”

而对于那些已经封了爵位的功臣,荣誉到手之后那股冲劲也很容泄掉,直到这时,天下已经大定,此时进行最终封赏,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太和殿中铺满红毯,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宝相庄严,礼部的乐队则布置在殿内的角落,随着那些喜气洋洋的功臣进殿,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场MVP结算仪式便正式开始。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前将军马户功勋卓着,忠勇无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