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钩子。
两条船用的钩子都是专用的黄鱼钩,颜色有荧光绿和荧光粉两种。
荧光绿的如果在水色较为清澈的时候效果最好,反之水色稍微浑浊的时候粉色最佳。
看一眼今晚上鱼的人,基本上都是用的粉色钩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有就是子线长度。
今晚他们所在的位置水流相对较急,子线短了有一种飘不起来的感觉。虽然敖博兮和敖慕之的子线都留到了1米左右,但是观之敖海源等上鱼的子线,都留到了1米7甚至1米8的长度。
其次就是饵,可能是两个孩子比较节省,放不开,穿饵都是穿了半条虫。
饵没活力,自然吸引鱼咬钩也就差。
在敖海源的指导下,两小只很快就改完了自己的钓组。
“穿饵的时候注意啊,挂头,一次挂整条,如果是普通沙蚕的话,挂头挂两条也行!”
因为石首鱼科的鱼习惯于攻击沙蚕的脑袋,而头部又是沙蚕最结实的地方,所以穿饵挂头,只要有口,刺鱼就跑不了。
挂好的饵在钩子上就像丢了五条腿儿的八爪鱼。
让两个孩子抛竿入水,敖海源自己的钓组也抛入水中!
“咱这里水深在45米左右,刚才我中鱼的位置在35米左右。你们俩刚才的钓点一个上一个下对吧?”
在得到肯定的示意后,敖海源继续说到。
“底层都是小鱼或者黄姑,而上层的基本上都是鳓鱼。”
“竿子下去之后,注意找到水层千万别乱动,如果半天感觉没鱼就像我这样。”
说着敖海源慢慢地卷了一圈线。
“收一圈停一会儿,用这个方法来探寻鱼口儿。”
正说着敖海源的竿稍开始慢慢抖动。
“看,来口儿了!”
“刹竿顶住,记住了是顶住,不是那种扬一下竿子然后又放回去那种,那样很容易让大黄鱼跑掉。”
“如果鱼还在的话,你还能感觉到抖动,没有的话再把竿子放回去。”
“收线的时候注意啊,黄鱼在咬钩后会上浮,这个时候注意收线不要太慢也不要太快,电绞调中速就行,快到水面了要防止黄鱼脱钩,能用抄网就不要飞!”
很快,敖海源钓的这条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