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稀世之匣

失落的帝符 江南剑道 5280 字 2个月前

中国传统古锁,早期为绳、竹、木结构,后来发展成铜铁等金属材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普通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开锁的方法,初始为正开、反开,非常简单,后来逐渐发展成,需要用数把钥匙同时开启的机关锁,再后来,出现了需要对上诗句的“藏诗锁”。刘东海上次从冯文轩家床洞中搜出的那个匣子上的锁,就是一把典型的诗文密码锁,但由于造形十分奇特,并过于小巧精致,他不敢去尝试打开。

在十几年的从警生涯中,他曾接触过花样繁多的各种锁具,但涉及到古式的密码锁具,还是没有把握。虽然他知道诗文密码锁,成语密码锁、天干地支密码锁、还有姓名、甚至商号密码锁等,其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分别刻有汉字的几个转环套定于锁身上,旋动转环拼成一句暗定的多字俗语或诗句,让锁鼻通过,最后就能打开,但由于锁的主体,被分成五个可以旋转的部分,每个转轴上都用楷体阴文刻着四到五个字,往往是一首五言诗的一句,共有五组20多个字,每组选中一个字组合在一起,使其组成一句正确的诗句,由于在诗文方面,几乎是一片沙漠,再加上锁具的五组转轮上的文字,按照排列组合原理,可以组成近百句不同的诗句,破解的工作量极大,不知道密码的人,即使拿到了钥匙,也无法打开,除非将锁头暴力破坏,更何况很多秘盒里还装有自毁装置,因此他从来都不敢造次。

为此,他曾派人到南京的大街小巷去寻访开锁匠,竟然发现无人熟悉此锁。又因为铜锁过于精致,因此没人敢冒险尝试。故而,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将这个木匣交给他的单位二史馆,打着的名义是属于冯文轩私人的财物。

杨之江拿到刘东海转交过来的木匣,第一感觉就是太惊艳了,木匣黝黑锃亮,典雅精致,严丝密缝,上面还有一把小巧玲珑的铜锁。出于好奇,他上下左右,打量了一番,竟然发现铜锁上没有锁眼,也没有钥匙,这让他顿时懵逼了。

再细看锁具,形状也十分奇特,初看象琵琶,细看更象古琴,一头宽一头窄,锁面上刻有一条条细细的长线,犹如古琴上的五条弦,中间位置,还有两个方形的微小刻痕,形似古琴的风沼和龙池,这与他以前在报刊杂志上所看到过的诗文密码锁,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前看到过的那些诗文密码锁,大都是圆筒状,中间由3至7个转轮组成,两侧有两根立柱,立柱上连接一根锁梁,转轮上刻着同等数量不同的汉字以组成密码,当转轮转动成为特定的组合形态时,锁具就能开启了,可眼前的这把形似古琴的袖珍铜锁,实在是太小巧精致了,擅自开启,稍有不慎,就很可能香消玉毁。

他小心地用尺量了一下,发现锁具的长度,只有3.6公分,宽为2公分,上面竟然装有七个比米粒大些的转子,左侧有两个,右侧有五个,锁梁藏在琴底腹部,非常隐蔽。不仅如此,他还发现每一个转子上似乎都有字,便借来了放大镜,这才看清转子的剖面结构,原来是正五边形,右边,自上而下,面上显示的字分别是“今”、“年”、“莫”、“寻”、“思”,左边为“本”、“儿”。

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诗文密码锁,既然如此,左右侧面的转子就应该可以转动,并且上面应该有五个字,分别是一句诗,于是便又找来一把修书用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夹着其中的一个转子,轻轻转了一下,却发现纹丝未动,这让他很是意外,心里也顿时嘀咕了起来,“怎么转不了啊?”””、“我就说呢,刘队这家伙,怎么这么好心好意将木匣交还给二史馆呐”、“将木匣交过来时,还特地强调原封未动过,这家伙原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一定是试过,但没法打开,或者也象自己一样,不敢自行拨弄,怕到时候给弄坏了,没法交待,这个老滑头!”,

他犹豫了一会儿,想了又想,心想:“既然刘队这种的老江湖都不敢碰,那自己还是小心为妙,还是到外面找个开锁师傅来开。”

一连几日,他找了好几个开锁师傅,但是只要人家看到照片里的锁具,并且还要上门去开,就会婉言拒绝。

这天下午,杨之江为了抄近路去夫子庙,在路过了一个巷子口时,见巷口的转角处,有一间小铺子杵在那里。门面虽然有点小,并且还有点破落,但门旁墙上的一块木牌,还是吸引了他的目光。只见上面用隶书写着两行字:“鲁家传世,开锁百年”,字迹虽有点斑驳,但隐约能看清,于是便停下了脚步。

眼前的铺子,其实并不能算真正的店铺,是拆了住宅临街的墙而改建的,没有作任何装饰,门前也没有象其他店铺一样,挂着各种琳琅满目的锁具。只是在进门的位置,依墙放了一张桌子作为工作台,台面上用玻璃罩与外面隔开,只留里面半边,便于操作。从外面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里面的工作台上,整体摆放着一些锁具。在玻璃隔罩旁,还放着一台配钥匙的模具,和几把大小不一的锉刀、钩子。

此时,一个身材佝偻的瘦小老头,见有人站在门前,便从里面走了出来。只见他穿着一件有点退色发白的蓝布中山服,两臂上套着灰色的袖套,腰间系着一块有点污迹的白布围裙,脸色瘦弱枯槁,气喘吁吁,并伴有低沉的咳嗽声,低声问到:

“配锁?”

杨之江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衣兜中拿出手机,打开里面存的木匣上锁具的照片,走上前去询问到:

“师傅,麻烦您看看这把的锁,能开吗?”

老人微微眯起眼睛,刚看一下照片,眉头就忽动了一下,然后一把夺过手机,神色专注地盯着里面的照片,刚才还浑浊不清的眼神,似乎一下子变得深邃明亮起来。他锁紧眉头,盯着照片,仿佛洞察到铜锁内部的秘密,在寻找着古老岁月隐秘的痕迹。须臾之后,只见他慢慢将手机还给了杨之江,说到:

“这真是一把好锁,应该是把诗文密码锁,仿效了古琴的设计理念,右侧的五个转轴,相当于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之意,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左侧的两个转轴,相当于周文王囚于羑里时,因思念其子伯邑考,在古琴上加了一根弦,史称文弦,后来周武王伐纣,为了鼓舞士气,在古琴上又加了一根弦,史称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能开吗?”

“100”,老锁匠并未回答,而是直接报了价。

“上门去开,要加费用吗?”

“哪里?”

“中山东路 二史馆”

“20 ”

杨之江一听,心里顿时高兴不已,“我的乖乖!找了半天,今天总算有点眉目了。这老头,看这样子和空气,应该行,不然,看一眼照片,二话不说,就直接开价了,应该有两边刷子,这‘鲁家传世,开锁百年’的牌子,不能小觑”,正当杨之江的心里在不断嘀咕时,身后却驶来了一辆面包车。

只见车辆停下,一女人透过车窗,大声喊到:“杨助理,你在这里干什么啊?”

杨之江闻声,感到有点吃惊,转身一看,却见是高小双,再低头一瞧,见面包车的后座上坐的竟然是范清婉,顿时喜形于色,连忙答到:

“想请师傅上门去开个锁”

“你宿舍的门给反锁上啦?”

“不是,是一个木匣子上的锁”

“是什么锁啊?要不…我找人帮你去开?”,范清婉说到,

“上次刘队从冯文轩家中找到了一个木匣,上面有把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诗文密码锁。由于小巧精细,又没有钥匙和锁眼,所以想请师傅过去帮忙开。”

范清婉一听,顿时来了兴致,只见她从车上走下,拿过杨之江手上的手机,看了看里面锁具的照片,说到:“冯文轩家木匣上的?这锁看上去还真是很精致小巧哦?”

“你们…这是去哪里啊?”,杨之江反问到

高小双看了看范清婉,谨慎地说到:“刚办完事回来,正好路过这里””””

“哪…两位有没有兴趣,一起过去二史馆,看看老冯这木匣子里到底装了什么?”,杨之江的话正合范清婉的心意。

其实,对于冯文轩的死,范清婉的心中始终有个梗。虽然法医鉴定的结果是服毒自杀,但她始终觉得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十年动乱,住牛棚、挨批斗,那么痛不欲生的日子,他都能挺过来,现在没有理由突然莫名其妙自杀了,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