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完美的包围计划,在十万敌军的不断冲击下,再也无法继续执行下去了。
第一军团、第四军团、第五军团、特战旅、黄埔军校教导团,以及印度仆从军且战且退,有序的撤出了战场,向着印度河流域进行战略转移。
在无法战胜敌军的情况下,人民军不得不保存有生力量,寻找新的战机。
马超望着渐渐远去的战场,心中满是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此次作战的失利。
无奈之下,他急令徐小虎的第二军团进入印度参战,以挽救眼前日益颓废的战局。
马超试图在远离海岸线的旁遮普地区,凭借当地河流纵横、山地众多、森林茂密的特殊环境,再次摆下一个巨大的口袋阵。
期望着能利用天然的屏障,将失去炮舰支援的八国联军围困,集中人民军所有远征力量,与八国联军进行一场大决战。
即便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也要通过战斗和持久的消耗,让对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从而主动提出谈判。
人民军此次远征印度,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马超对此也是忧心不已。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车马运力极其有限,人民军携带的弹药数量本就不多。
每一次的射击、每一场战斗,弹药的使用都必须精打细算,容不得半点浪费。
可在谋划西征的过程中,马超和参谋部都没有料到,会在中亚和印度这里爆发数场激战。
在中亚地区,欧洲联军配备了威力巨大的新式火炮,以及数量众多的炸药武器,战斗的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了参谋部之前的预判。
而在印度这片土地上,人民军与八国联军爆发的激战,更是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这同样也是参谋部始料未及的情况。
如此一来,人民军原本就不多的弹药储备,此刻已经所剩无几,无法再支撑人民军,继续进行大规模作战行动。
马超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顺应战场局势发展,结束敌我双方集团对决的态势,下令全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