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书皮,那触感仿佛带着他穿越时光,思绪也随之飘远。
这几本书,是王先生与母贤君,依照他列出的大纲纪要,组织人员编写而成的《中华法典》和《中华文明史》。
《中华法典》被划分为宪法典、民法典、刑法典、德法典四部。就如同一张巨大而精密的法网,涵盖了大明以及后世的法律精髓。
法典将繁杂的民俗公约进行化简,倡导以德育民、依法治国的先进理念。将成为规范民众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保障。
《中华文明史》则宛如一部民族精神的史诗画卷,它融合了中华各民族的历史传说,编织成一本充满奇幻与神秘的神话典籍。
这本书不仅是民族大团结理念,在文化传承上的生动体现,更因其带有浓重的宗教信仰色彩,使读者对中华民族起源和文化传承,生出一种触及灵魂的敬畏感与归属感。
这几年来,王先生与母贤君不辞辛劳,分别在秦岭与二虎山中广纳贤才,召集了一批专业人才。
他们依据马超所提供的写作大纲,逐字逐句的进行细化与润色。
就如同雕琢一件稀世珍宝般,精心打磨出了这两部巨着,使其在具备严谨性与权威性的同时,更富有感染力与可操作性。
直至如今,马超也完成了对这两部巨着的修改,交由印刷厂大规模印刷。
只为在统治区域内广泛传播,让这些理念深入每一名百姓的心中,成为中华帝国凝聚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片刻的寂静之后,闭目沉思的马超缓缓开口,轻声说道:
“传旨王先生、母贤君,在安排好军政事务后,即刻返回河套。
乞活军和邢天军收缩防御阵线,停止与流寇之间的一切战事,打通南北商路的作战计划暂且搁置。”
“遵旨!”付英杰轻声回应后离去。
当年,马超为了能快速构建起一个,高效运转的全新统治框架。他大胆启用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黄埔系毕业学员,来主持河套军政体系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