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门口,他忽然想起一事,回头问:“老师,您有个学生叫吴广辉吗?他应该是大四,学飞机制造的。”
郭伟强愣了愣,思索片刻答:“不错,今年毕业生中有此人,但不是我专业的。他上过我的公共课,因为挺机灵,成绩也不错,所以有些印象。苏晨,你认识他?”
苏晨心想:我确实认识,不过是在30年后,从电视上。
这位吴广辉可不简单,他是华夏历经重重困难,重启“大飞机”计划后的功勋人物,未来的“ARJ21”和“C919”的总设计师。
但这话苏晨说不出来,只能含糊其辞:“是我一个哥们儿的朋友,我和他没见过面,但我那朋友说这人成绩好,爱钻研,当时夸奖了一番。
我当时也没太上心,但今天和老师您聊‘运十’的事,想到您一个人写报告肯定忙不过来,要是有个专业人士帮把手就好了,这才想起他。所以顺口推荐一下,让他给您打打杂,查查资料,总比我这门外汉强。”
这不是大事,郭伟强正想找个助手,原本打算在学生中随意挑个顺眼的。既然苏晨推荐,这小伙子正好面临毕业设计,专业对口,便顺势答应,顺带给了苏晨一个人情。
毕竟,做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毕业设计,不如帮他搞这份提交给部里的正式材料。不管这飞机最后如何,参与项目本身就是宝贵经历。有了这份资历,在华夏社会,起点就比别人高,对这小伙子的未来大有益处。
苏晨见郭伟强爽快答应,很高兴,但随后有些恍惚,思绪陷入时空悖论,一时难以自拔。
吴广辉院士的未来,是因为被分配到华夏大飞机的摇篮西京3603所,才自然而然走上大飞机研制之路,最终成就事业巅峰,被自己所知?还是因为自己提前知道历史,有意无意推动,才导致这一切发生?
如果不影响和推动,历史是否必然按原样重演?毕竟,在自己熟知的时间线上,历史发展充满太多偶然。
这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恐怕所有重生者都要面对。
苏晨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答案。事实上,随着他的重生,身边每个人、每件事都已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进而改写了历史。苏晨相信,这样的人和事会越来越多,这是他想要的,但也是他想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