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所有的人都参加到饺子活动中来。孩子们也兴奋地在旁边帮忙,他们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学着大人的样子,拿起擀面杖,有模有样地擀着饺子皮。然而他们却没有擀面皮的技能,拿起擀面杖就开始乱擀,把饺子皮擀得奇形怪状,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树叶,还有一个居然像个小猪头,大家看着这些“创意”饺子皮,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阻止了孩子们的玩闹,李父熟练地拿起擀面杖,飞快地滚动着,饺子皮在他手中如同飞转的车轮。李母则小心翼翼地把馅料放在饺子皮上,然后轻巧地捏合,动作娴熟而优雅。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拿起饺子皮就开始包,还互相“指导”:“你包的饺子怎么像个飞碟呀!”“你的才像呢,你看你包的,像个没睡醒的毛毛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包着,李晓飞突然叫起来:“哎呀,我的饺子皮破了!”李晓雅打趣道:“你这是包了个‘露馅’的饺子呀!”李晓飞一脸无辜地说:“它自己破的,可不怪我!”大家又被他的话逗得前仰后合。
在北方,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将包好的饺子转着圈地放到双蓖儿上。双蓖儿是由细细的高粱杆以线绳精心缝制而成的,它们有各种大小,其中直径为 1 米的圆盘较为常见。
老一辈的人常说,饺子可不能乱放。如果饺子对着放,可能会招惹来一些“蹭饭客”。因此,饺子们都整整齐齐地排成队,在双蓖儿上一圈一圈地摆放好。
当饺子包得差不多时,就该准备煮饺子了。在农村,煮饺子通常使用大铁锅,一般是八印或九印的大铁锅。在山区县,特别是农村,烧柴做饭还是较为普遍的方式。人们会从灶台旁边的大水缸里舀出几瓢水倒入锅中,然后盖上大锅盖,架起柴火开始点火烧锅。
这柴火灶火势非常旺,水很快就沸腾了。这时,李晓阳高喊一声:“开锅啦!”随即揭开锅盖,腾腾的蒸汽直冲向云霄,先冲到前沿台的房顶,然后再飘出去。一旁的婶婶、伯母们各自端着一双蓖儿的饺子走过来,“噗通、噗通”地将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一下后,迅速盖上锅盖。李晓阳则奋力地拉着风箱,让火更旺一些,期待能快速开锅。
与此同时,旁边叔叔在捣蒜泥,他将剥好的蒜米放入捣蒜臼中,用擀面杖的一头用力将其捣烂成泥。捣好后,将其盛到碗里,适当加入一些食盐、醋,再倒上几滴香油,这就是最传统的农村吃饺子时所用的蘸料。
不一会儿,饺子就煮熟了,一盘盘一碗碗被盛出来并端到了桌上。在农村的传统中,遇到这样的重要节日,第一碗饺子是要敬献给天地的。这时,奶奶接过第一碗饺子,步履蹒跚地走到天地的神纸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心中默默祈祷,请天地祖宗先品尝这美味的饺子,然后招呼大家开始享用。
农村包饺子所用的调料相对较少,因此包出的饺子带有一股清香的味道。这与很多饭店包的饺子不同,那些饺子因为使用了大量调料,有很浓的料味。而这种特别的清香饺子味能够刺激人的食欲,让人一个个都胃口大开,吃得狼吞虎咽。没过多久,大家都捧着肚子,喊道:“吃撑了,吃撑了。”
饭后,一家人都争抢着收拾锅碗,打扫卫生,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然后,就是一段愉悦的下午时光,人们有的玩扑克,有的打麻将。然而,李晓阳因为之前的事情,心情欠佳,兴致阑珊。他说:“我想去山上走走。”
结果,李晓玉、李晓飞、李晓雅、李军、李子桐等孩子们一听到要去爬山,全都吵着要一起去。在奶奶家这边,出门就是山,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山上闹腾着,欢快地奔跑着、追逐着。中秋已至,一些树木的叶子已经泛黄,形成了斑驳的景象,山峦也层层叠叠。当一阵清爽的秋风迎面吹来,身上感到特别凉爽,李晓阳心中的郁闷也消散了许多。
这些孩子都是农家出身,他们在山上,有的摘野酸枣,有的薅野山葱花,不经意间,爬山就转变成了采山葱花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