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七章 北平军议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793 字 2个月前

董良想要在与西方博弈的同时,保持国内的正常发展,那么就就需要将斗争的范围放在国门之外。

关键是这一点也很难做到。

英法等列强也不傻,他们必然是想要将战火烧到华族的本土。

这样的话,无论他们想要直接占领华族的土地,还是迫使华族在经济主权上做出让步都更加容易。

董良在离开黄河屯之前还专门接见了投靠华族的索伦将领穆丹。

这支索伦骑兵被改编为巡逻队,专门负责巡视精奇里江沿岸地区。

要在整个外兴安岭以北都建立据点,成本太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成立一支机动巡逻队是最划算的。

这些索伦兵要的也不多,他们的家人大部分在沙俄人的袭击中丧生。

至少可以保证他们不会跟沙俄人勾结。

于是欧宗安将这些人中掺入一些华族骑兵,将其编成一支巡逻队,编制上属于地方守备队。

这种办法与满清人控制外兴安岭地区的办法差不多。

满清时期便有不少巡逻鄂博活跃在边境地区。

只是后来因为历次战争将索伦兵消耗得太多了。

这种巡逻制度也渐渐废弛。这才给了沙俄人向黑龙江流域渗透的可乘之机。

有些人以为沙俄翻过乌拉尔山脉,占领了西伯利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当地的土着居民似乎没有任何的抵抗。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沙俄人在向东渗透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当地土着的抵抗。

从一开始的西伯利亚汗国到后来布里亚特蒙古人,还有林中百姓,驯鹿部落都奋勇抵抗沙俄人的入侵。

只是他们的力量太分散了。

这里贫瘠的自然环境,无法形成大型的聚落。

这就让他们在抵抗有组织的沙俄人的过程中一直处在劣势。 乐可小说

而华族的介入,让荒凉的北境出现了另外一个更加高效的组织。

靠着散兵游勇无法击败有组织的军队。

董良觉得华族与沙俄之间的大决战并不会在北境发生。

华族与沙俄在北境的博弈只会是小规模的。

假如沙俄人想要在北境投入重兵与华族大战,董良高兴还来不及呢。

因为华族可以利用黑龙江流域的水运进行后勤补给。

而沙俄的后勤补给需要翻越乌拉尔山脉运送过来。

很明显,护卫军的后勤补给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