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金国灭亡

光复都城当日,北宋新君赵榛正式举行大登宝典仪式,年后称之为绍宋,并将建炎三年改之为绍宋元年。

南北大宋震动,特别让南宋皇帝赵构惶惶不可终日。

北宋光复都城兴典过后,晋王李彦仙获封为柱国一字并肩王,北宋枢密院枢密使,领同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

集所有武将文臣名誉于一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彦仙是北宋朝赫赫有名的异性王一等亲王,还可以开府治事。

事实上北宋朝皇帝赵榛真的只剩下个花架子,也不能对晋王以及一早存在的尚书台施政机构产生什么绝对的威胁。

北宋皇帝赵榛以及麾下的东院,其职权就是唯独都城东京而已,出了京都,各道只认晋王以及尚书台的政令。

唯二好处是,晋王以及尚书台推行的政令相当宏伟,也相当贴合北宋实际民情。

比如各道下,道都城集该道主力军队,道下各个城池共养主力军队下各个旅,剩余部队则压缩精简为各城池城防营。

各地军队肩负一定数量的田地,闲时开荒种地,战时则集结开营训练,以做战争预备。其余不足额以及战时开拨一应钱粮则统一由朝廷供应。

再比如在河北道,河东道,京畿道推行方田均税法。

方田均税法以清丈土地、确定土地产权和等级为基础,按照土地的实际数量和质量来征税。

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实行,则完全是陕长洛均田试验的翻版,加之各道遭受战乱无主之地比比皆是,清丈工作就没有遇上什么大的阻力。

在商业方面,随着秦王吴玠入川顺利收复梓州路,大宋西南疆的云贵再度纳入朝廷管辖,沉寂已久的茶马古道古道再度开启。

北宋赋税收入和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时,秦王吴玠坐镇川内道,晋王李彦仙坐镇河北道,吴王刘錡坐镇陕西道,燕王岳飞坐镇辽东道,北宋版图就差江南一耦。

南宋皇帝赵构不是没有想过反攻,只是,晋王李彦仙大军甫一到达徐州,祸乱南宋西南面的钟相竟然举国投降晋王。

随后更是举国南占广南东西两路,加之为投名状呈送晋王。

南宋琼管(海南)地区安抚司李曼则直接举全岛投降。

南宋皇帝赵构急调张俊,刘光世两人出击徐州,阻止晋王南下。

这两人,一个是贪财过甚,一个是逃跑将军,只是听闻晋王大军来了,便撒腿逃跑。

晋王李彦仙却并没有大进军动作。

一面王令召集了陕州刘家各位好手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