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老子五十六岁那年,辞官不做,告老还家。
一天,他骑上青牛,离别家乡,一直往西,准备到秦国讲学。
要去秦国,必经函谷。
函谷关的关令尹喜非常敬佩他,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感到十分惋惜。
于是,尹喜请求老子留下一部着作。
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下来,并在几天后写出了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这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写完《道德经》后,老子骑上青牛,离开了函谷关,继续他的云游生活。
故事到这里似乎就已经结束,但这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涉及到的人物是墨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的墨子。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 ,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他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
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相比。
他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
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
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
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
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
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而老子写完《道德经》,离开函谷关之后,就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
追着这道熟悉的气息找到了转世的镇殿将军刑海云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