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中医药调理子时瘙痒

每日医案 短耳的兔子 529 字 2个月前

子时瘙痒

[病案]宋某,男性,48岁,于1987年8月6日前来就诊。该患者在过去半年中,每逢夜晚都会出现双膝下瘙痒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据患者描述,这种病症是由外感所引发的,曾经尝试过服用中西药物进行治疗,但症状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缓解。

每天晚上11点左右,患者会先感到心烦难眠,随后在阳陵泉穴周围出现瘙痒症状,局部皮肤会骤然出现淡红色的风团。在凌晨1点左右,风团逐渐消退,瘙痒症状缓解,患者的睡眠也得以恢复。然而,在白天时,患者仍然会感到口苦粘腻的症状,其他方面则没有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医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分析。患者舌尖略红、苔薄黄,脉细弦滑,

[治则]和解少阳。

[方药]柴胡15克,土茯苓15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牛膝6克,甘草5克,大枣2枚,生姜2片。6剂后,主症去,有时觉心烦,入夜不寐,上方加朱砂0.5克(冲),迭进3剂而愈。随访二个月未复发。

[评析]由于外感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邪气潜伏于少阳经脉之中。与此同时,风湿热等外邪沿着经络向下流动,这便构成了本病发生的内在机制。而在夜间 11 点到次日凌晨这段时间里,恰好处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正气会奋力抵抗邪气,于是正与邪之间展开激烈交锋,所以在子时(即午夜时分)就容易引发病症。

阳陵泉这个穴位属于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因此,可以采用小柴胡汤来调和少阳之气。同时去除党参这种滋腻的药物成分,并加入土茯苓、栀子和丹皮等药材,用以清除心中烦热,化解湿气并缓解瘙痒症状;再配上牛膝这味中药,它能够引导药力下行,直接抵达病变部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

这种病症的病机主要源于外感失治,导致邪气伏于少阳。其中,风湿热邪循经下注,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在夜间11点至凌晨这段时间,足少阳胆经气旺盛,正气奋起抵抗邪气,正邪之间产生激烈交锋,因此子时容易发病。

阳陵泉作为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因此,治疗此病时,可采用小柴胡汤来和解少阳,去除党参的腻感,加入土茯苓、栀子、丹皮等药材,以达到清心除烦、利湿止痒的效果。同时,牛膝具有引药下行的作用,有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疗效。

通过以上治疗措施,邪气得以驱散,正气得到安定。如此,疾病得以痊愈,疗效显着。总之,针对这种病症,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合阳陵泉穴的运用,以及牛膝的药引作用,有助于邪退正安,达到痊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