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两个月里,张云没有继续折腾,整个华北局势再次转入了“平静”。
虽然孔捷、丁伟、李云龙三人分别率领一纵、二纵、三纵继续例行“破袭”济南周边、大同周边、石门周边,各个根据地的八路军也与鬼子开展了小规模的摩擦作战,持续为张云大规模缴获加成物资。
虽然八路军联合空军再次抓住鬼子海军部队的一次失误,再次袭船成功,击沉了鬼子一艘驱逐舰和两艘货轮。
虽然属于中美“联合小舰队”的4艘潜艇更是大发神威,在黄海海域连续击沉了12艘鬼子货船,更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继续鏖战,击沉了鬼子一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和4艘运输舰。
但不管怎么说,整个华北并未爆发大型战事,敌我双方都在苦练内功,准备迎接后续的战事。
唯有鬼子骑兵部队经不住损失,直接退守了草原东侧,而德王则是看着自己被李云龙薅的日渐稀少的骑兵部队欲哭无泪……
………………
眼见华北局面平稳,趁着最后两三个月的空闲时光,张云直接大刀阔斧开始了反攻东北前的最后整军工作。
这一次,确实是大刀阔斧。
除了将8万已经完成训练的新兵部队塞入了主力部队外,张云重点参照了漂亮国、汉斯国的师级编制,重新编制了自己的野战部队。
在之前作战中,为了充分发挥独立支队特有的炮火优势,张云和独立支队高层们向毛熊国取经,借鉴了他们的“大炮兵主义”,专门编制了规模庞大的炮兵团部队。
在屡次与鬼子的交战战役中,炮兵团的千炮齐射、炮火覆盖,都对鬼子部队形成了巨大的杀伤,对鬼子阵地和装备形成了巨大的毁伤,发挥了极佳的作战效果。
不过,在后期的作战中,随着独立支队火炮装备越来越多,装甲和空军力量越来越强,部队也在实践中发现了火炮过于集中的弊端----不说巨大的火力溢出会严重浪费弹药,大量火炮装备过于集中,也使得部队只能在有限的一两个方向发起进攻。
其他方向的部队,反而因为火力不够强大,而只能采取守势。
如此一来就限制了己方逐步取得的空中优势和兵力优势。
张云知道,毛熊国的大炮兵主义虽然确实厉害,但其形成也有特定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