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水火之中

顽贼 夺鹿侯 2249 字 3个月前

而且还牵扯到一个问题,因为隐瞒了黄龙山贺虎臣战败一事。

杨鹤清楚刘承宗有多厉害,但朝廷不知道。

正当他举棋不定之时,大家对杨鹤的爱戴到了。

陕西巡抚练国事率参将张全昌、赵大胤将兵千余抵达宁州,屯兵于宁州城西,设立营地两座。

紧跟着延绥巡抚洪承畴亦传信而来,派遣游击左光先率军五百自延绥镇入环县驰援,进入山西的曹文诏部已直穿山西而过进入陕西。

这个消息令杨鹤很是振奋,要招降别人,好歹要把人打败一次吧,否则开出的条件就是这种青海宣慰使,完全是以战促和的停战协议。

在宁州衙门里,他把青海宣慰使司的事和练国事说了,没想到练国事觉得这事还行。

“军门,眼下陕西之乱局全在无粮,旋降旋叛也是麻烦,把他送到青海,单与西海土贼角力,就能费尽其心力。”

练国事道:“早前军门也曾为皇帝上书,也说自辽左、贵州、四川兵败失控,封疆失了元气;下边进行加派,公私财力交困,百姓亦是疲惫;如今又遭逢大旱,正是手无余力之时,才致宵小作乱。”

“几年之后,大旱过去,朝廷恢复元气,到时刘承宗在西海之地背后倚靠朝廷与海贼作战,哪里还会升起反心自断财路。”

说归这么说,可杨鹤对未来事态发展并不乐观,摇头道:“若旱灾继续下去,国力疲惫,汉代赵充国曾以西宁之外设西海郡屯田,若十年二十年,刘承宗再起作乱又当如何?”

练国事啧了一声,摇头摆手:“军门想得远了,如今乃听天由命之时,旱灾停了,休养生息,天下大事俱可迎刃而解,旱灾继续,朝廷征粮不停,百姓颗粒无收,那就神仙难救。”

“军门难不成还指望这般局势强撑二十年?”

杨鹤听闻此言,笑了一声,对练国事道:“局势也未必真会这么坏,不过要招降刘承宗,我以为至少要围困城中,或围堵于大塬,使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再言招降。”

“招抚本是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亲爱赤子之心,不忍其死于兵戈战乱之计,如今一战未胜轻言招抚,只怕会使其愈加轻视朝廷。”

哪知这正当局面大好的时,洪承畴又写了封信过来。

杨鹤展开一看,面色变得难看起来,对练国事道:“曹文诏不来了。”

“啊?”练国事问道:“这是为何?”

他们倚重这支关宁军,不为别的,甚至都和曹文诏这人没关系,曹文诏此前不过山西出身一游击罢了,谈不上什么沙场宿将。

只在于关宁军是朝廷如今能调动的善战兵马里,为数不多能吃饱饭的。

单此一条,就能对陕西全境军队形成降维打击。

哪怕拿出一样的兵粮供养,一直能吃饱饭的关宁,也比饿了三四年,刚吃两顿饱饭的西军战斗力强。

杨鹤指着书信叹了口气:“洪亨九在信里说,府谷的王嘉胤还没打下来,不知使了什么法子,勾结数千蒙古兵自延绥边墙各处入寇,延绥镇只能抽出左光先这一部人马来援。”

“其他兵将,都要回还据守堡垒边墙,府谷也要靠曹文诏这支军队来继续围困,没有余力来帮我们了。”

练国事听闻此言,面色非常难看,总兵力一下从六千五变成一千五,局面转眼扭转。

他说:“军门,不行还是给皇帝上奏疏,把刘承宗的条件告知,请陛下定夺。”

“这事自然要陛下圣裁。”

但杨鹤的举棋不定,不是因为迟疑不愿把这事告诉皇帝,而是在迟疑奏疏该怎么写。

他儿子杨嗣昌早年曾将在户部参与财政管理的经历编为《地官集》,那书皇帝看过,非常喜欢。

因为皇帝跟他儿子关系很好,杨嗣昌对他说过,皇帝气节刚烈且重视礼法,上疏同样一件事,奏疏怎么写,就关系到这事能不能被皇帝允许。

就照刘承宗的思路,周日强给杨鹤表达出的意思,完全是居高临下的以战促和,甚至暗含充满鄙视给朝廷个台阶下的意思。

这样上奏到朝廷,不要说刘承宗有几千人马纵横陕北,就是有几万几十万人马,打到北京城下,皇帝都不会向暴力低头。

不符合礼法。

打是打不成了。

杨鹤知道该如何写奏疏,但在写奏疏之前,他要先见见刘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