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提起包裹里面的东西。
小主,
一部分是读者寄过来的信,剩下的是读者送给故事里面主人公满月的礼物。
信中强调,希望顾明信下次能单独写个声明。
解释清楚故事是虚构,不要让大家再寄东西,更不要再打电话。
否则他们编辑部内线都要被打爆了。
很多找到地址的,他们已经邮寄回去。
找不到寄件人的,只能交给顾明月处理,他们不会干涉。
顾明月翻着包裹里面的信件还有衣服以及很多吃的、用的。
算是切身体会到这个年代人的淳朴与单纯。
不过,更多的是高兴。
因为这些东西足以证明她投稿方向定对了。
努力吧,顾明月,争取在稿费制度废除之前,挣它个钱包鼓鼓。
没着急回读者的信。
而是先回复部队的信。
原主二哥所在部队,有人读报纸看到顾明月写的文章。
虽然文中只是隐晦地提及身世,但与二哥相熟的人,轻易通过落款姓名地址甄别出对方身份。
很快,部队里,连一些不知内情的人都得知这一家子只剩姑侄俩。
他们既心疼又着急。
信中提到会为他们申请提高补助。
来信说,包裹里面的那件女士军大衣兜里有300块钱和一些军用粮票,是战士们捐赠。
还有三套军装,以及十罐午餐肉罐头和十袋压缩饼干,以及两罐麦乳精。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若是以后有任何困难,都可以给这个地址写信,他们会尽力帮助。
战友情最感人。
即使在后世,这种情分也一直未曾变质。
那种情感或许不是他们平常人所能体会,却令人既尊重又敬佩。
这时候,哪怕部队有补贴,条件或许也不比他们靠山靠水好多少。
毕竟现在刚刚建国,百废待兴。
各个机构、各个单位都提倡自给自足。
部队寄过来的这些东西绝对是大家牙缝里攒出来的。
所以顾明月和大伯他们商量,是否把东西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