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七章 路在何方(中)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2112 字 2个月前

但沈默坚信,对吕宋的开发和殖民,是延缓一系列尖锐社会矛盾良yào,至于不良反应,一定会有,出现了再解决就是,总不能因噎废食吧?

~~~~~~~~~~~~~~~~~~~~~~~~~~~~~~~~~~~~~~

“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如果吕宋能为我所用,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我之前百般推销,那些大户就是不愿吃这块féirou呢?不知不觉,沈默和沈京走出了huā田,来到了村子里,shi卫打水给两人洗脚,他一边脱下满是泥巴的鞋子,一边对沈京道:“原因无它,吕宋远隔重洋,让他们感觉不真实。”

“确实,要是让吕宋紧挨着大明,你看他们不抢疯了。”沈京深表赞同道。

“所以你的工作意义重大,如果做好了,必然彪炳史册,是要有人给你塑像的。”沈默笑道:“让那里变得符合我大明的秩序,给第一批开拓者创造最好的条件,让他们尽快得到回报……等到那满船的粮食,xiǎo山般的生丝运回来后,相信会有人心动的。”

沈京也被他说ji动了,男儿在世,就当建不世功业,彪炳史册,这对他,是比nv人更有吸引力的。便开始摩拳擦掌,设想起自己将来该如何去做了。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大问题:“种粮也好,种桑也罢,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既然你说那里有大片空闲的土地,那人口必然不足。巧fu难为无米之炊,好汉难解无人种地啊!”

“不错。”沈默点头道:“劳动力是个大问题,不过我已经想办法,给你凑了五六万的劳动力……”他说的很含糊,之所以不敢细说,是因为这其中,有通过佛朗机人买的黑奴、有在东南招募的农业工人,有各省给他nong去的危险分子。人员成分之复杂,好比当年的水泊梁山。沈默不敢细说啊,先把沈大官人忽悠去了再说吧。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观念问题。那就是朝廷对人民的态度,那就是宁肯使其饿死在本省,也不允许其跑到外省,更不用说海外了。而且随着那场持续了数年之久的大地震彻底结束,中原大地终于恢复了平定,那些逃难到南方去的流民,放弃了在工场的工作,开始纷纷返乡……工场提高工钱都没用。

江南现在各行各业都缺人,在家mén口就能讨生活,百姓更不可能背井离乡。

现在下南洋的那些华人,基本上都是福建、广东沿海山区的百姓,土地贫瘠稀少,在家里活不下去,只能远渡重洋到吕宋、婆罗洲这些地方来谋生。

故土难离,这是中国人的天xing啊,不到活不下去了,还真难把他们撵出家mén。

对于这一点,沈默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他只能让沈京先把示范做起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看到发财致富的机会,总有人会心动的。

而且还有一点,只是没法说罢了……模模糊糊的,他大概有些印象,大概在二三十年后,历时一个甲子的xiǎo冰河时期,将给整个北温带地区,造成长期的气象灾难,大片的农田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亚洲和欧洲正好同处北温带,同样面临着严重而持久的粮荒,这使东西方的农民,在苛捐杂税的压力下,纷纷逃离长久依赖的土地。然而在西方,因为大航海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民们纷纷乘船来到新大陆,拉开了轰轰烈烈全球大殖民的序幕。

而在中国,这些在原籍活不下去,又无处谋生的破产农民,就变成了‘流民”然后在四处流窜中,产生了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人物,最终敲响了明王朝的丧钟。

同样的困境,迥然的结局,别的原因都是虚的,农民破产之后,有没有出路才是最要紧的。

所以沈默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做好,让吕宋变成一块示范田,一盏指路灯,然后尽量把老百姓往这条路上推动。

如果做完这一切,都还是徒劳的话,那他就让吕宋变成自己退隐后的桃huā源,绝不让子孙变成通古斯野人的奴隶……当然,这也是不足为外人道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