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林被杨蓁这样子搞得差点憋不住笑,“殿下,你还是跪着吧,皇上眼下正在气头上!”
杨蓁摘掉棉花,“等会儿,他会更生气!”
太子的生母贤贵妃,是崔家长女崔文仪,也是皇帝的白月光,两人青梅竹马长大。
后来崔家因为贪腐,被先帝流放,那时候崔文仪板上钉钉的太子妃,也黄了。
为了攀附太子,太子也有意保心爱之人,折中让崔文仪做了东宫一个才人。
而杨蓁的母亲谢知瑜,当时誉满羌都,先皇器重谢家,太子妃之位,就落在了当今皇后头上。
可是,东宫太子妃不好当,太子总觉得是谢知瑜抢了心爱人的位置,对她并不好,甚至纵容崔文仪生下长子。
五年前,先皇去世,国丧期一过,皇帝就将崔文仪封为贤贵妃,将其长子杨淮宁封为太子。
平时也是处处偏袒贤贵妃,皇帝要是知道,她把太子软禁在边关那么久,估计杀了她的心都有。
李盛林见杨蓁执着的站着,摇摇头,回御书房伺候着。
果然,杨蓁没站一会儿,李公公就匆匆走了出来,面露焦急,“公主殿下,皇上让您进去,皇上正在气头上,您多说几句好话。”
“谢李公公提点,我知道了!”杨蓁微微颔首。
这吃人的宫里的宫里,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释放善意的。
……
御书房。
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色铁青,双眼如炬,怒视着走进来的杨蓁。
太子则站在一旁,神情中带着几分委屈,却也时不时地偷偷瞄向刚踏入书房的杨蓁,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就在杨蓁刚迈进门槛,一方砚台带着呼啸的风声朝自己飞来。
杨蓁反应迅速,抬手一挡,砚台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啪的一声落在地上,碎片四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蓁,你放肆!”皇帝怒喝。
“臣,杨蓁,参见皇上。”杨蓁跪下行了一礼,声音沉稳,丝毫不畏惧皇帝的怒火。
“你还有脸来见我!”皇帝拍案而起,怒不可遏,“你屡次抗旨不回,眼中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更有甚者,你竟敢软禁太子,你可知这是谋逆之罪!”
“皇上息怒,臣抗旨不回羌都,实有苦衷,边关战事紧急,臣身为将领,岂能轻易离守?
至于软禁太子,实属误会!太子殿下至边关,魏军虎视眈眈,臣为保其安全,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误会?哼!”皇帝冷笑一声,“太子亲身经历,你手下将士对他多有不敬,这难道也是误会?”
太子此时插话,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父皇,这可不是误会,皇妹的人把儿臣关押在一处院落,不能随意出行,只能困在方寸之间,皇妹的行为,实在让儿臣寒心。”
闻言,皇帝再次将一个茶盏扔向杨蓁,“朕看你分明是仗着军功,目中无人!”皇帝怒斥道,“来人,将杨蓁拿下,听候发落!”
御书房内,一阵嘈杂,侍卫们涌上前来。
“等等,臣有话说!”杨蓁高喊道。
跟着,杨蓁解下身上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一摞信件,放到皇帝跟前,“皇上,臣让人看管太子殿下,主要是因为他通敌叛国!”
太子只觉得一口好大的锅砸在自己头上,“杨蓁,你胡说什么?”
“我没胡说,皇上看看这些书信便知,臣身边的韩云丰,是太子殿下的人,他经常给太子写书信,将边关一切事务都告诉太子殿下,这些书信可佐证。
而这个韩云丰,在我们与魏国交战期间,与魏国大帅司寇清也有多次密信往来。
所以,臣控制太子殿下,只一个原因,臣不想和将士在边关浴血沙场的时候,背后的人捅刀子。”
皇帝闻言,赶紧招招手,让一众禁卫军退下,然后半信半疑地看起书信来。
“父皇,我真不知道这些书信!”太子没想到杨蓁竟然是有备而来。
杨蓁反唇相讥,“不知道?那不妨把你身边的谋士,崔家峪喊来问一问,如何?”
听到崔家峪的名字,皇帝放下手中的书信,转头看向太子,眼神狐疑。
“行了,杨蓁,你先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