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音垂眸思索道,“策论最重要的是所提出对策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若提出的对策都是假大空停留在表面的建议,那我想,不论文章写得再条理清晰,看起来再‘好’,也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
“有一位伟人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想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实践便是最好的证明。”
顾音话音一转,道,“不过也不是所有对策都能付诸实践,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推理认知了,这认知从何而来?说到底还是实践。”
“你这说着说着怎么又绕回来了,那到底能不能实践?”顾怀义打断女儿的话道。
顾音忽然俏皮地眨眨眼,“爹,你想不想让秀才班更多的学子考上举人?”
“你这不是废话嘛!”顾怀义只当自己闺女又来调侃他。
“那我这有个办法,或许可行。”
“什么办法?”
顾音看了看公孙盛,又看了看自家老爹,提议道,“学院可以考虑将秀才班的学子派到县衙帮忙做事,如此一来,他们便能直接接触到县衙办理各项事务的流程方法,切身实地地解决各种问题。”
“在做事的过程中,将理论用于实际,再从实践中总结问题以及方法。”
“如此,县衙有了更多的帮手,学子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互利共赢,不知先生和爹爹觉得如何?”
公孙盛和顾怀义对视一眼,抚须点头笑道,“老夫正有此意。”
“原来先生早有打算,我这是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了。”
不愧是大儒,有公孙盛的教导,就算没有她提供的方法论,秀才班的结果也必定不会差。
由此可见,大儒本身的见识与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打破信息差之间的距离的。
有了公孙盛的亲自带领,辅以顾音提供的方法论,宁县学院秀才班的县衙定向实习在悄然间拉开了帷幕。
时年七月
“哥哥必须去京城才能参加秋闱?”顾音惊讶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