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气愈发寒冷之际,许褚终于带来了诸葛亮的消息。
诸葛亮昨日归来,已经回到了隆中。
“主公,我明日派人把他接过来。”
刘隅摇头,他一直在礼贤下士的人设,如果已经去了两次,就差最后一次就能见到诸葛亮,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当第三次来到茅庐前,虽然寒风猎猎,刘隅却没有感受到任何寒意,反而有些莫名燥热和激动,灵魂生于后世,骨子带着对诸葛亮崇敬,虽跨越千年,却心念不改。
许褚上前通报,一会功夫,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就走了出来。
只见一身儒衫,面露微笑,俊逸非凡。
“拜见皇叔。”
刘隅急忙上前,恭敬还礼。
诸葛亮淡淡一笑,将刘隅引入内室。
三次前来,前两次每一次都是坐在外面,并没有进入内室。
刘隅四下打量,只见茅屋之内,典雅简单,一桌数榻,并无其他物事。
正是挂着两行字,刘隅却非常熟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刘隅记得这句话,是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那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从今日看,年幼的诸葛亮,就已经气度不凡。
清茶随着火焰沸腾,一会功夫,茶香四溢。
诸葛亮面露微笑。淡淡说道:“皇叔两次到访,我都在外游历,一时兴起,误了行程,失礼之处,请皇叔见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互印证,才能有所增益,孔明这样做,说是学问正道。”刘隅一出口,就给予了肯定,天下未定,盗匪横行。在这个时代,外出游历不仅仅需要财力,更需要勇气。
诸葛亮笑道:“好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皇叔这句话,当真绝妙。早就听闻皇叔才高八斗,博学强记,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刘隅笑道:“不知这次孔明去了何处?”
孔明简短应道:“扬州,豫州,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