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大宁借兵1

妙锦传 弋尘读书 1150 字 3个月前

九月十一,李景隆统兵驻扎河间。

谍报传至北平,朱棣将李景隆比作纸上谈兵的赵括,以鼓舞士气。

“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随后,朱棣向燕军将士指出李景隆的五大致命弱点:

“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槁,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三也;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五也。九江五败悉备,保无能为”。

简而言之,这五大败征为:1、军纪不严,上下异心;2、御寒衣物准备不足,南方将士不耐北地严寒;3、急于求成,贸然轻进;4、刚愎自用,没有威信;5、混乱无序,宠信谄媚小人。

为了配合李景隆北征,建文帝令吴高、耿瓛、杨文率辽东兵马,围攻永平。

朱棣得知后,立即率燕兵主力前去救援。

很多将士心有疑问,五十万兵马即将兵临城下,不全力备战,却倾巢而出去救永平,难道不应该以逸待劳守在北平吗?

朱棣是这样解释的:“然我在家,必不敢至,今往援永平,彼探知我出,必来攻城,回师击之,坚城在前,大军在后,竖子必成擒矣。”

诸将仍然不解,“永平城完粮足,可以无忧,今宜保守根本,恐出非利。”

朱棣进一步解释道:“守城之众,以战则不足,御贼则有余,若军在城,只自示弱,彼得专攻,无复他顾,甚非良策。出兵于外,奇变随用,内外犄角,破贼必矣。吾出非为永平,直欲诈九江速来就擒耳。吴高怯,不能战,闻我来必走,是我一举解永平之围,而收功于九江也。”

诸将认为,永平城坚粮足,可以固守,目前应以北平为重。

朱棣的思路是: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困守在城内,很可能被敌人集中力量全歼,绝非上策。我带兵而出,不是为了救永平,而是引诱李景隆来攻。我军在城外相机而动,与城内互为犄角,里外夹击,必能一击制胜。吴高怯战,听闻我到永平,必定撤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全军固守孤城,被动应战,无异于划地为牢,朱棣率主力在城外打游击,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使李景隆顾忌重重,不能专心攻城。

朱棣的安排的确极具巧思。

不过,他此时犹抱琵琶半遮面,仍没将自己的思路和盘托出。

只留下一万兵马守城,朱棣率主力奔赴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