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辽东小江南

买活 御井烹香 2720 字 3个月前

【土壤也肥沃……】他在自己的笔记中记道,【这里的泥土是黑色的,非常的肥,我捏了一些,稠得都拉丝了。据说本地产的耐寒水稻,口味极佳,农户们自己都舍不得吃,他们除了包购的份额之外,还能把自留的份额用高价卖掉,这里的百姓最多只留个五斤十斤的过年吃,其余时候宁可吃狮子口那里运来的便宜南洋米。】

【这辽东大米,和南洋米完全不是一个品种,据说煮粥的时候,香飘十里,上头的粥油浓稠无比,香冽非常,有药到病除的功效,新煮好的辽东米饭,什么都不配,沾一点秋油都能吃三大碗……这也是六姐给的品种,真可以说是有仙米之称。才刚出产了两年,名头已经非常响亮了,每年京城都争相采买,一斤米甚至高达一两银子!】

【我问艾黑子有没有吃过,艾黑子说没有,他也想尝尝,就是搞不到,还说要是他们在的时候,就有这个米,他们还打什么仗,入什么关,专职种大米就行了……卫拉特的两个王子也非常想尝尝,但是我们来晚了一点,他们的秋收已经结束了,村里的人家就各自留了个五六斤打算过年吃,我们也不好意思硬是强买。好在以后就在这一块常来常往,应该还是有机会能吃到的。】

【我对艾黑子说,通古斯也未必不能种这种水稻,艾黑子也深以为然,他说等建新的人再多一点,他们也打算请田师傅来教种田,以后光卖米都有货和南边交易,我想,苦叶岛、虾夷地,是不是也可以种这种水稻呢?应该可以是可以的,但是现在那边的人还是太少了,不像是盛京外这块,人烟稠密,简直可以说是小江南了,这片平原,田地连着田地,竟没有什么抛荒脱空的地方,都是一个个村子,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打哪来的!】

【我四处地问了问,经过好几个村子也都在问村长,发现农户来源很复杂,几乎都不是本地人——有辽东的汉人,先经过东江岛,然后到高丽两道去安身的,现在辽东好了,他们故土难离就又回来了。也有山阴、山阳和直隶的汉人,的确这几年,北方天候不好,灾害多,但气候灾害似乎局限于华北,辽东这里受的影响不大,关键还是土地太肥沃了……前些年辽东在打仗不说,刚一停战,尤其是山阴,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开始‘闯关东’了,山阴和关东做买卖是多少年的历史了,虽然前些年砍了一批晋商的脑袋,但砍不断的是两地的联系,他们对辽东是熟门熟路的,过来之后立刻就开始种田了……】

山阳那里,情况好一点,但地震之后,水文地理改变,百姓心中也存着恐惧,其中大多数人是南下了,但也有人听说渤、黄对面的土地肥沃,刚好这里离开家乡也不算太远,就搭船过来,听人指点,知道过了盛京就是买地——大多数人南下,其实就是冲着买地待百姓好呗,现在这里离家近,且一样能享受到买地的恤民政策,甚至竞争还没那么激烈,规矩也暂时还没那么严苛……诸多原因加在一起,他们倒觉得在这里务农,事情少、收入高,比去南面还强,于是寄信回家,呼朋唤友,又带了更多人过来。

“这些人有的也被盛京以南的农庄给截留了,走陆路的多是如此,那里现在是边兵屯田的所在,都是各大将门的私田,他们也是富得流油,这几年拼命请田师傅去,想种烟草,种园参什么的。听说待庄丁也挺体恤的,并非是从前的严苛,但不论如何,这和买地的活死人还是没法相比的。所以大多数人都还是愿意坐船横渡,从狮子口上岸,再到我们买地来安顿。所以你看,盛京反而没什么人,过了界线,一到我们买活军这里,那就热闹起来了!”

看得出来,村长对于村落的发展,还是颇为自豪满意的,虽然这里完全比不上云县等地,让人眼花缭乱的繁华,说破天了也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田地,还有交错有致的地窝子,村里唯一的水泥建筑就是村公所,院子里还堆了一些水泥粉……但明显,他认为村民的日子过得不差,未来也会更好。“很多百姓来了才知道,这大辽东真是一块宝地啊,日子真比在南面还好过呢,别看现在住得不咋地,路也没修好,那是因为要顾的地方太多了,一时缓不开手。”

“再说,这里的路也的确不好修,地基真难挖,不过,等路一修好,房子盖起来了,那小日子真没得说,要啥都有!不说别的,就单说一个吃肉——买地的城里日子是过得好了,可农户也没有常吃肉的吧,能经常性给家里的老人小孩吃点鸡蛋,那日子就算是过得不错了,俺们这里就不一样了,开荤那是经常的事!”

【……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去观察艾黑子,因为这里毕竟曾是建州的领地,所以我总忍不住要观察艾黑子对此地现在面貌的反应,想知道他会不会有些失落。但艾黑子是个心胸开阔的人,我认为他可以当得上一时豪杰的称号,见到曾经自己的封地发展得好,他一点也不失落,反而兴致勃勃,心情非常不错,似乎也为这片土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