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 知识印刷厂的大单

买活 御井烹香 2706 字 3个月前

维修工一般是两人一组,其中女维修工的身材尤其娇小,手腕甚至能直接怼进加墨口里去检查,当然,这么做是不提倡的,但只看矮个子女维修工的数量,就知道这种不规范的操作依然很普遍。他们在机器中巡逻着,脸色严肃地查看着情况,而清洁工抓紧机会,拎着水桶和拖把冲了进来,洗刷着地面上的污水,把粉尘凝成的泥点儿及时的清走。他们一上午基本都在各车间轮流清扫,因此,各印刷车间的休息时间也是彼此错开的。

“热水来了!”茶歇处,已经有人又运了一桶桶的热水过来,往里头倾倒着一整袋的白糖,“薄荷叶呢?薄荷叶捣了没有?”

“来了来了!”

被捣得烂碎,散发着苦涩芬芳的植物汁液被倒入了温水之中,印刷工们纷纷打开自己的水杯,让师傅们给他们倒糖茶,同时拍拍手去拿米糕吃,食堂的师傅们也没有片刻的休息,他们从太阳还没升起就一直忙到了现在,分做两班:第一班来烧水、蒸米糕,供应一上午的茶歇,第二班则是煮椰浆饭、炸小鱼、花生米,调和鱼露来做拌饭酱,同时清洗西红柿和黄瓜,这会儿,小工已经抱来了成捆的,清洗过的棕榈叶,戴上口罩、抄起饭勺,开始分饭扎包了,一个椰浆饭包,一根洗好的黄瓜或者是西红柿,这就是印刷厂给工人们供应的午饭。

一整个上午,从天还没亮到长午休之前,厂子里每个人都不会闲着,都有自己的事做,这些车间绝非全部,除此外还有采购部、运输部,也都在忙忙碌碌各尽其职,没有人能够偷懒——谁一偷懒,他的环节卡住了,整个生产就都立刻会觉得滞涩起来。张坚信每次走进印刷厂,都能感受到一种奇特的美感:人和人可以用这样的形式‘组装’在一起,再配合上一两样不算太超前的机器,生产效率居然就有如此大的增加,把书本的产量从一天数百本,一下就提高到了万本的级别。

“之前您来问过的图画版教科书,现在正在下机,估计再有个五天就能完全交货了。”

在他身边走着的,是印刷厂的常务主任,同时也是知识教的教内干部——知识教的确不得拥有教产,这是莫祈平一开始就定下的限制,包括现在他们的教堂所在,也都是‘限制用途租赁’,也就是说,官府用一文钱一年的象征价格,把这片土地租给知识教,但知识教只可以在上头从事符合基本教义的行为,不得依托这片土地进行盈利。

这就使得知识教的教堂,无法和其他教派一样,拥有大片的附属田庄来供给教士们的生活,知识教教士的报酬,有且仅有宗教委员会拨下的那些,这也是限制知识教扩张的一大原因,教派扩张对知识教来说,在人事上反而是负担,经济上也没什么好处,教士扩编从报上去到批下来,有漫长的过程,反而是很多知识教徒,他们自己学会了一些本领之后,返回家乡去传教,通过教导知识和布置苦行,收取乡亲们的一点供奉,虽然数量不多,但他们也不用给知识教上供——知识教又不接受教徒的捐献,因此,他们的日子过得还很不错呢,有时候比知识教的教士收入都高。

不得拥有固定资产,当然也就没有港口商铺收租的事情了,知识教可谓是两袖清风,他们唯一的教产就是一间印刷厂,土地也还是租来的——印刷厂是一定要有的,原因也很简单,知识教要印刷的教材实在是太多了,目前来说,各族语言的教材就属他们接触得最繁多,比如一本《语文一》,华夏内部能用几个版本啊?不管说的是什么土话,正所谓,书同文,车同轨,华夏这里通用的文字都是汉语,这样华夏内陆印刷得最多的教材肯定是汉语教材了。

但在知识教这里,一本教人用拼音的《语文一》,就需要各种不一样的版本,而且教材还不能简单的翻译使用,就光是这一点,仔细掰扯起来能折腾死人:有些地方,如高丽、东瀛、安南,已有了自己的民间文字,虽然贵族们还是在用汉语,但知识教正是面向广大民众去扩大知识的,因此就需要以民间文字为载体的教材,这还算是好的,直接翻译一下就行了,但有些小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也比较冷僻,那么要通过看图说话来教导拼音乃至汉语,教材甚至都要重新编写!

不然呢?根据汉语官话设计的看图说话,囊括了所有的声母韵母,比如波浪,就可以认识波这个字的声韵母……但不能确保同样的图画可以囊括另一门语言的所有声韵母啊!在南洋这个族群繁多,语言复杂的地方,知识教想要传教实在并不容易,就这点来说,莫祈平等人倒也算是呕心沥血,劳苦功高了,光是教材都不知道编写了多少本。这些教材,版本繁多,而且印量还都不大,如果不是自己持有一间印刷厂,很少有厂子愿意接这么琐碎的活儿。

就这样,在现实的考量下,知识教拥有了唯一一座教产,而且是被允许自负盈亏的:印书在买地不算是很贵的开销,但凡事就怕上规模,如果都由买地拨款来给知识教印书,那就等于是开了个口子,让知识教可以掏空宗教委员会的预算。如果规定预算,那么教材总数必定会比应有的低,按照买活军不和人性对着干的准则,宗教委员会让知识教自负盈亏,也允许他们承接别的印刷业务,用利润来填补印刷教材的支出。

不得不说,知识教原本的祭司们也有能人,印刷厂打从投用那天开始,业务就是蒸蒸日上,光是印刷教材就足够收支平衡,甚至还有利润来补贴教士们,扩大教士的编制——

说穿了也很简单,知识教只能按编制数目来准备免费教材数量,比如说,现在他们准备去安南传教,派去一个祭司,那么这个祭司最多也就只能带个一百来本教材上路,过去免费分发,再多了就不合理了。但实际上,安南对教材的需要又怎么可能只有这么一百本呢?

安南的知识教徒回去在自己的村子里传教,都能带个几十本的货出来,而且由于买地书籍的报价十分便宜,知识教又的确能带来好处,大家的购买意愿非常的踊跃,很多村民即便自己看不懂,也愿意买上一套经书供奉在家里,他们可没想过免费得,都是做好了出钱的准备的,哪怕是价格更贵一些,也都愿意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