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草原上的新商队

买活 御井烹香 2176 字 3个月前

“那是商队从京城运来的价格,我们的价格不一样。我们的马口铁很便宜,一个马口铁的水壶只要三十斤羊毛。马口铁的盘子更便宜,一个十斤羊毛,一套,连碗盘都有,只要一百斤羊毛。”

草原上最缺的,首先是盐、茶,其次就是盛器,比如铁锅,这东西对鞑靼人的意义比南面的贫苦人还大,因为他们的用铁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而哪怕是陶器都难以自产,还有碗盘、餐具,大多数鞑靼人都只能用沉重的木器——马口铁的盛器,哪怕是那日松都不能不为之心动,一百斤羊毛,不能说是贵了,那日松一家养了两百多只羊,这是去年起新扩张的羊群,他们是买得起的。

“那就来一套——有没有买活军的周报?”

这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有特意写的养羊歌谣,还是三语版本的——汉字上,用拼音标注了两行,第一行是汉字本身的拼音,第二行则是鞑靼话的拼注:鞑靼语是表音语言,用任何字母都可以拼读,这种鞑靼话的拼注,只要是认识拼音的,都可以跟着唱出来,并且了解到其中的意思,甚至于,还可以通过鞑靼语的拼注,反过来学习拼音。

那日松立刻就对这本书籍爱不释手了,他反复地翻看了起来,又让塔宾泰取来了马奶酒,对虎福寿也比之前和气了许多,答允他们明早搬出羊皮来给他们挑选,这是鞑靼和关内贸易的主要货源,皮草、肉干、奶制品、马匹、药材,这都是草原的大宗货物,也是内陆的确有需要的东西,至于草原子民,他们缺的可就多了,关内的好东西,他们再没有不要的。

“天花疫苗呢,有没有?”

毡包里已经传出了诱人的香气,这是新鲜刚宰杀的羊肉,一点膻味没有,只有诱人的肉香味,狗儿们在毡包后头打转,摇着尾巴舔舐着沾了雪的嫩草尖,它们很快也要有口福了,至少能跟着咬几块肉骨头。

那日松把商队的朋友们让进了毡包,毡包里的火炉也烧起来了,青烟伴着火星子,从顶部的洞口直往上升,人们盘着腿,围着火炉坐着,面前放着木盆装的羊肉,一把匕首插在羊肉里,还有一碟雪花细盐,一碟辣椒粉。

这都是商队拿出来的调料,佐料也是鞑靼人很喜爱的商品。那日松回头拿起装马奶酒的皮袋子,给自己人都倒了一碗,老妈妈则拿过大茶壶来,往商队的碗里倒奶茶——这并不是不尊重,报纸上也说了,谢六姐的活死人们是不喝酒的。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不会喝酒,不能饮酒,鞑靼人是很轻视他们的,但买活军的商队有点不同,他们既然带来了这么便宜的马口铁,而且也允诺了会回去问问天花疫苗的事情,那么那日松便把他们当做了贵客看待,他清清嗓子,找了调子,盘着腿,举杯唱起了祝酒歌,“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

鞑靼人喜欢唱歌,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他们又十分好客——来了客人一定要开宴席,开宴席便一定要唱歌,《金杯银杯》是几乎所有鞑靼人都唱的,一边唱,一边向客人们逐个献上了哈达,这种祝酒歌,调子固定,歌词可以现编,那日松、塔宾泰把自己今日买到马口铁的喜悦都唱了进来,“远方的新朋友带来马口铁,上好的奶皮子有了盘子盛——”

那日松的嫂子,同时也是他的妻子,正坐在灶台前烧火,也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声音悠扬而高亢,“羊毛换来了盐与茶,今日的欢喜好比喝了上好的粮食酒!”

虎福寿一直低声做着翻译,虽然那日松没有向他献哈达,但他也并不在意,买活军的客人们,倒是都很懂得礼貌,低头接过奶茶之后,也跟着调子一起唱了起来,虽然唱的是汉语,但他们已经学会了《金杯银杯》的调子。

“金杯银杯斟满茶,双手举过头——”

“草原的汉子像雄鹰,宰杀了肥羊来招待……”

歌声响彻了漆黑的天幕,夜晚的草原上,天空就像是倒扣过来的碗,缀满了发亮的芝麻,主人们把星空、月色,都唱到了歌里,直到冗长的歌唱完了,酒也喝完了几碗,他们才开始吃饭,这是商队懂得礼仪的表现:歌没有唱完,哪怕饥肠辘辘,也决不能碰一碰面前的美食,只能喝奶茶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