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被阉党挟持的窝囊帝王(4)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364 字 3天前

纵观中外历史,无论何种形态的国家,其执政集团制度、作风的好与坏,是衡量国运长短的重要指标。制度作风好了,人民安居、国家稳定,盛世就会出现;制度作风败坏,民心离散、民怨沸腾,乱世必然来临!

大唐发展到了文宗一代,已经如百死之虫,生命虽还一息尚存,但建国初期那种勃发的朝气早已消逝。法制纲纪荡然不存,社会风气严重败坏,内外秩序混乱无序。至于遍布各地的藩镇军府,更是把律法当成摆设,主帅贪虐部属,部属杀害主帅的事成了家常便饭。

太和三年(829年)十一月,南诏威逼成都,朝廷诏令邻近军府派兵增援。

前宰相、兴元节度使李绛——亦称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梁州,今陕西汉中——紧急征募了千余新兵奔赴西川,还没赶到南诏退兵离去。李绛依令撤军,草草结束了这次入川之行。

依照唐制,各藩镇兵员都有固定数额,战争状态一旦解除,临时募集的新兵就需复员回家。

进入中唐后,这些制度在藩镇中形同虚设很少有人遵从,节度使们明里暗里的扩大所辖军队数量,以期增强与朝廷对抗的资本。可宰相出身的李绛一向忠于朝廷,当然不会这样做。

于是,他集结起所有新兵,当众宣布朝廷旨令,将他们遣散并发放了路费。

中、晚唐时期由于战乱频仍,致使民间百业凋敝、农田大量荒芜,当兵领饷还能混上一口饭吃,无疑是份热门营生。新兵们自然不愿走,一个个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去找监军杨叔元辞行。

杨叔元本就与李绛不和,原因是李绛从不搭理他这个监军!

李绛曾是宪宗时期的宰相,在任期间就以削弱藩镇、剪除阉党为己任,辅佐宪宗实现了元和中兴。后来宪宗志得意满,重用奸臣皇甫镈,李绛受到排挤打压,才被免除相位调离朝廷。

可想而知,以李绛的人品与抱负,怎肯向一个太监低头示好。杨叔和早就对此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只不过碍于李绛名望,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而已。

面对着一众牢骚满腹的新兵,他邪念横生杀心顿起。诬陷李绛克扣了他们的钱粮,没按朝廷定额发放路费。这些人本就不想走,听到杨叔和这些带节奏的言词立刻怒火中烧,鼓噪着抢夺了库中武器,冲进帅府。

李绛此时正与他的幕僚聚餐毫无防备,得知兵变的消息共同逃往北城,登上城墙拒守。

有人要将李绛用绳索缒出城外,李绛却说:“我是主帅不能走,你们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