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舟渡

犁汉 痴人陈 2360 字 3个月前

如关羽、黑夫这些方面将帅都有决机之权,所以当黑夫的军报送到京都的时候,实际上他已经将兵一万五千众向着东南出发了。

张冲从东方战事的土崩中缓过来后,马上就意识到战事的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来有黑夫和关羽插在中原,他可以从容与袁绍对决而不受后方影响。

而现在随着关羽大败,黑夫南下,原先平衡的东部局势发生了变化,他在东面的压力一下子就数倍于从前。

所以留给张冲的破局手段就剩下一个,那就是快打。

在当时的局势判断中,张冲在得知南面的鞠义竟然撤退后,就意识到袁绍与鞠义的矛盾要浮出水面,所以这就给了他一个窗口期。

那就是趁着袁绍整合鞠义,并带兵北上的时间,先行攻破自己西面的敌军。

原先,张冲并不主动攻打关西的原因就是看透了董卓所代表的凉州武人集团的底色。

这些啸聚一方的豪强眼里根本不会有汉室,他们所作所为就是自己集团的利益。

所以让他们顶着伤亡,主动进攻河洛是万万不能的,相反,他们最有可能的机会就是趁着自己和袁绍对决的时候,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所以,在一开始张冲是只将关西的威胁延后的,毕竟他这边没和袁绍打得尸山血海,那边是不会出头的。

但现在情况变了,他在东面可能出现崩塌的背景下,需要尽快结束河洛的战事。

不然腹心的河北就有被青州军攻入的威胁。

所以他就将目光率先放到了关西军身上,决定先以骑军击破关西军,解除西面的威胁和战场的不稳定因素,然后再迅速回援河洛,与袁绍决战于洛水之滨。

于是,他和何夔、荀攸等人详细商讨,最后做这样的战术安排。

由赵云之控鹤军作为诱饵,主动进入崤函通道寻求与关西的决战。而在赵云吸引了正面注意后,由他带着主力八千突骑沿着大河北岸迅速突进到弘农对岸,然后渡河飞夺陕县,然后回头抄击关西兵。

如是,一举歼灭关西军在崤函的兵力,彻底拿下这条崤函天险。

既做此安排,张冲迅速将军中骑将和突骑集结,并在五月八日这一天从孟津出,日行二百里,裹甲衔枚,只用了三日便趋弘农陕县对岸的大阳。

大阳乃大河之阳的意思。

自古就有茅津、茅城津的意思,自春秋时期,这里便是大河中段最重要的渡口。

“秦伯伐晋,自茅津济,封崤尸而还。”

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大阳对面弘农的重要性。

陕县为为豫西通道西段的交通枢纽,是崤山南北二道的交汇之处,由此地可以西通函谷,直赴关中;或东去新安,或东南赴宜阳,越崤函山区而抵达伊洛平原;

可以说,谁控制了弘农,谁就控制了崤函通道。

而且,大河在经过这段河床时,河面床较窄,仅宽七十余丈,便于涉渡来往。

此外,还有一个张冲不知道的情报,但却对他的行动非常有利。

那就是关西在弘农陕县囤积了大量的粟米,这些粟米都是用以支应前线军士,从这一方面来看,一旦张冲成功占据弘农,既可以阻断崤函道,又能够获取屯粮,以用给后面的奔袭。

但当张冲五百里奔行至此,看浊浊大河水奔腾向东时,却遇到了难题。

在他带着一众骑将停在大河北岸的渡口时,此前分兵击破大阳等小邑的李辅也回来了。

他带着一名少年奔了过来,对张冲道:

“王上,末将击破大阳后拷问了,都说这条渡口已经没有船了。这少年是附近投军的,说知道情况。”

于是张冲将目光看向了这少年。

少年非常激动,随后伏在地上对张冲说道:

“小民叫韩沂,家父当年为河东黄巾小帅,后为董卓奸人所害。后面小民带着家父部曲和黄巾子弟少年百人潜在中条,寇掠河东。此番来,就是秉我黄巾遗志,特来投军。”

张冲此刻压力很大,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但看着这个黄巾遗孤,他依旧给予了足够的耐心。

他拍了拍韩沂的肩膀,示意他不用紧张,将自己知道的慢慢说来。

韩沂十二便杀人,如今死在他手上的河东吏士豪势都有数十人了,但依旧在张冲面前紧张得不行。

有了张王的鼓励,他才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了出来。

原来大阳渡这里本是有船的,但后来坐镇在华阴的段煨却下令将龙门渡的舟船放下到蒲津,同时将大阳渡的舟船全部集中到了自己所在的风陵渡。

用段煨的话来说,就是龙门渡和大阳渡距离前线近,容易被泰山军所趁,所以才有此调动。

但张冲听了韩沂这番话,再结合此前法正与他详说的关西内部局势,他隐约明白,这可能是段煨与郭汜争权之举。

毕竟舟船在哪里,自然用哪里的渡口运输补给。而谁掌控着军资,谁说话自然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