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这种资本游戏的共性就是,除了眼光独到,能敏锐的发现好公司和公司的弱点之外,就是得善于利用各种花样辈出的融资手段,把自己的杠杆加到极致。
正因为这样,如果要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贝尔纳·阿尔诺他对LVMH所做的一切。
其实很难对这头刚刚萌生嗜血性,远未成长起来的法国小狼给出什么优秀的评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实际上,这位贝尔纳·阿尔诺除了像极了犹太人,拥有一颗贪婪的心和狠毒自私的秉性之外,无论是并购经验上,还是手段上,与真正的并购行家比,都有明显的差距和太多不足。
要知道,在企业并购交易中,最稳定的业务流程,大多数的成功模式,通常应该是按照以下的几个步骤来进行的。
一,选择值得下手的企业,找到企业的弱点。
二,和管理层谈判在意向上达成一致——比如说,虽然是整体收购,但会予以管理层股权和管理激励)。
三,设计方案完成资金筹措——其中免不了要考虑利率、周期及股本金比例等因素。
四,收购股份完成私有化。
五,改善短期经营效率——接手企业后,往往通过缩减成本、拆分业务等方式,力图增加三五年的现金流和利润,带给公众信心,刺激股价上涨。
六,出售股份——被并购或重新上市,倒手卖出更高的价格退场。
简而言之,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时机、资金和盟友,也就是华夏文化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为了一击必中,减少变数,就连行业翘楚KKR和卡尔伊坎也免不了要在并购企业前,先和企业里的一部分人达成利益一致,适当做些让步。
然后才是募集资金完成并购,最后再把股价推高或是拆分卖掉,换一个让所有股东都能从中受益的结果。
以至于哪怕他们在媒体的形象成为了冷酷的企业掠夺者,尽管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无不对他们敬而远之。
可财富杂志却从股东的角度予以了正面肯定,说出了另一部分人的心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他们为股东赚的钱比这个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机者都多。”
可贝尔纳·阿尔诺,他却不是这样的。
首先,他吞并LVMH的的时机只是运气好,是亨利这样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发了昏,主动送上门来的,否则他连半点机会都没有。
其次,贝尔纳·阿尔诺,行事全靠坑蒙拐骗,说背叛就背叛,说暗算就暗算。
为人又太自私,小气,最终目的是全部好处都要独吞。
既丧失了道义,也难有真正的帮手。
再加上他的资金只是依靠拉扎德投行供给。
他缺乏专业的财务能力,既不懂得发行垃圾债,也不知道去建立私募基金等等花样,手段单一,资金有限,导致融资成本高昂。
其实无论哪方面看,他都很难取得成功。
即便是现在他的风头正盛,已经在LVMH的内斗战争中浑水摸鱼,全然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但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他的实力有限。
在各个方面无疑存在着重大的隐患,隐隐踩上了“失道寡助”的雷。
只能说,宁卫民经历过的上一世中,这场堪称欧洲第一的商业大战其实争斗层次并不算高。
这头法国小狼之所以能得逞,很大程度上都是运气成分,属于误打误撞成的事。
主要是法国的金融业市场太小,发展得太和缓了,而且并购资格相对封闭,才给了他这个压根不想做绅士的异类,一个可乘之机和发展壮大的机会。
否则,要是美国人也盯上LVMH这块肥肉,要是外国人的持股比例没有限制,恐怕就没这个贝尔纳·阿尔诺什么事儿了。
所以哪怕宁卫民也没什么企业并购的经验,而且入局较晚,看上去好像黄花菜都凉了。
尽管他的资金也不多,只能靠自己和皮尔卡顿凑出的几亿美元来浑水摸鱼,在后半场占点小便宜。
甚至他还是个华夏人,压根就没可能掌控整个LVMH集团。
可实际上还真不能这么简单的去看。
其实,宁卫民的搅局不仅是这场商战里最大的变数。
注定会给这场商战的最终结果带来出乎意料的转折。
甚至对于贝尔纳·阿尔诺来说,宁卫民的出现,意味着他已经有了自己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