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埋伏圈

国潮1980 镶黄旗 2412 字 2个月前

就这样,物价局的两位同志全被大老刘这“掏心窝子的实在话”给逗乐了。

他们很是认同他的看法。

于是这件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再没有什么相关后续。

倒是天坛公园的五家商店,一日比一日生意兴隆。

而大老刘本人,除了不用再挨批了,受到了园长喜笑颜开的表彰,还因此在基层落了个好名声呢。

不为别的,大家的奖金全涨了啊。

所以全园的职工无论明里暗里,几乎众口一词都在说刘主任的好话。

难道这还不是给大伙儿办实事的好领导吗?

难道这还不该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吗?

另外,还别看天坛公园的五家商店凭借销售宁卫民的工艺品起死回生了。

可颇为出乎意料之外,这么多商店对客户的分流,竟然也没对斋宫的经营业绩造成多大的实质冲击。

为什么?

这主要都是因为旅行社导游的情感倾向使然,他们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带客作用。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人人都会替自己盘算。

就像宁卫民心里非常清楚,能利用皮尔·卡顿的资源为自己办事,远比自己在社会上单打独斗要舒服、轻松许多。

导游们也不傻,谁都知道外国游客在斋宫的商店购物,自己能得到的更多。

他们心里的经济账,那绝对是算得明明白白。

如果顾客在国营商店消费一千元,而不是在斋宫消费一千元。

那么自己的收入就能少个将近二十块,就更别提拿到钱的时间还不一样啦。

这个年头,还没有一个导游愿意承担这样庞大的损失。

所以虽然带着客人在天坛主要景点里的商店买东西最方便。

可大多数的导游都不愿意贪图这个方便,还是希望游客的钱花在斋宫的商店里。

故而一旦发现顾客在公园方的商店购物倾向。

尤其是热情比较高的顾客想要买大件的情况,比如绢人、料器和仿生瓷之类的。

这些导游就会忍不住“出于好心”的劝告顾客,应该“货比三家”的道理。

然后就会吧啦吧啦开始忽悠,说过会带大家去斋宫内部商店,哪里货色更全,工艺更精致,质量有保证什么的。

不用说,外国游客在京城连语言都不通,当然是稀里糊涂,找不着北的。

他们可弄不懂斋宫的商店和公园的商店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何况这年代外国人对国人的印象普遍认为很厚道、很质朴,非常容易对我们国内导游产生信任感。

再加上目前能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几乎都是商务旅游的性质,对价钱方面其实并不是很计较。

所以通常情况下,外国游客们大都会听从导游的建议,专程去斋宫的商店里消费。

即使有人克制不住现场消费的冲动,随后也一定会留给导游几分薄面,照样会在斋宫的商店逛一逛,也买些东西的。

就这样,旅行社的导游们完全无师自通,就掌握了用话术诱导游客进行消费的本领。

甚至很快,已经开始有人不惜去改变原定的游览程序,来主动引导外国游客进行消费了。

比方说,明明从北门或者南门进入对客人游览更方便。

可导游偏偏让司机绕道西门把车开进来,下车就先带客人去斋宫商店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