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改良

国潮1980 镶黄旗 2391 字 2个月前

人是要讲良心的。

“张大勺”对宁卫民的事业,帮助太大了。

别说除了刚开始送去的那点东西,老爷子一分钱都没再拿过。

就说在这事儿上耗费的心力,搭上的人情。

哪怕是当爹的对自己亲儿子,也不过如此了吧?

人非草木,宁卫民心里能过意得去吗?

他这人,爱算计是爱算计,能算计是能算计。

可占便宜分占谁的,该怎么占。

他向来只对想算计他的人才能下得去手。

对自己真正报以善意的人,反而干不出这样的事儿来

这就是他的道德底线,否则是没办法保持心灵的安宁与平静的。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他再想做出适当的回报,目前也是真的没办法去好好琢磨这件事了。

因为随着沪海运动员朱建华在京城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预选赛中跃过2.37米的高度,刷新男子跳高世界纪录。

随着国家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以头条的形式,报道了我国长江上首次建成大型水力发电站——葛洲坝二江水电站的消息。

随着炎热暑热里,一部名为《话说长江》的电视系列片,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

天坛北路87号的装修工程也开始临近的最后收尾阶段。

于是开业的相关工作又变成了必须安排好的当务之急,太多的事项需要他来拍板定夺了。

何况怎么跟上头哭着要贷款,怎么去打广告,为饭庄拉来稳且持续的客源,也是他眼下同样必须着手进行的要务。

就更别说这个时候,“葡萄常”恢复生产后的首批八十串料器葡萄摆件,正赶上出厂。

而刘永清除烧制三百套餐具之外,又应他所求,额外烧制的一批仿生瓷小件儿,也在料器葡萄之后正赶上出炉。

那么这就让他更无暇分神,再去考虑那些可以往后拖延,眼下不是很着急办的事儿了。

没辙,这么多千头万绪的事儿乌央乌央的一下子涌过来,他的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够用的。

那么除了见招拆招,按事态的轻重缓急来应对处理,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这就是他不想辜负穿越者的身份,想干大事儿,与时间赛跑的滋味啊。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既幸福,也痛苦!

这话还真不能说是自相矛盾。

这世上的事儿可不就这样嘛,没有特别合适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是痛并快乐着。

别的不提,单拿料器和仿生瓷送到斋宫后的市场反应来说吧,卖得好当然是好事儿。

可要是卖得太好了,大大超乎想象,也同样会产生副作用的。

1983年7月24日,周日。

这天就是“葡萄常”的料器和刘永清的仿生瓷,正式通过斋宫的销售渠道检验市场反应日子。

实话实说,其实这两种斋宫新上货架的工艺品,打样品刚一做出来的时候。

宁卫民就已经对产品能否卖出去不是很担心了。

因为常玉龄和刘永清这两位工艺大师的技艺实在非同凡响,做出来的东西太漂亮了。

而且这次还是多方联手,进行了优化改良后的产品。

成功的抵消了他们个人局限。

只要看过的人,就没有不说好的。

比如“葡萄常”的料器葡萄,过去的弱项在哪儿啊?

一是产品展示手段太简单、太质朴。

料器葡萄就是放在盘子里,篮子里。

虽然让人直接就能触摸到,能毫无遮挡的看个仔细,可难免显得简陋低贱。

二就是布料葡萄叶子质地实在太差。

虽然像则像矣,份量也轻。

可因此破坏了人工宝石优雅、端庄属性,拉低了料器葡萄的档次,未免得不偿失。

这就导致,明明“葡萄常”的料器葡萄,制作工艺水平还在京城料器厂出品的料果之上。

但却卖不上价儿去,一直都只能出于民间耍货的档次。

难以像料器厂出品的摆件那样登堂入室,成为高档的摆设。

所以就为解决这些问题,这次街道生产社重新开张之后。

宁卫民不但高薪聘请了两位京城料器厂的师傅来做兼职,与常玉龄打配合。

专门为其烧制了料器葡萄叶子,取代了原有的布制葡萄叶。

而且还给宫灯厂下了大笔的订单,让那儿的木刻师傅用上好的硬木。

专门给料器葡萄制作了精致的木座,和配套的料器玻璃匣子。

这一下可就像那么回事了,直接把“葡萄常”的档次提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