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放洋血

国潮1980 镶黄旗 2117 字 1个月前

可要拿到外面摆地摊售卖,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的孙五福是绝对不敢去的。

难道还要宁卫民这个堂堂的大经理自己去摆摊吗?

且不说掉不掉价,他就不可能办出这种想省事,反倒给自己找事的笑话来。

所以说到这点啊,就不得不佩服宁卫民的心计了。

如果说孙五福的优点是诚恳厚道,知恩图报的话。

那么宁卫民的本事就是精打细算,善于谋划。

事实上,早在决定这么干之前,这小子就想好了一个相当巧妙的解决办法了。

非但不吃亏,而且还能一举两得把这种麻烦变成好事,于公于私都有益处。

什么办法呢?

那就是在斋宫干脆再开个商店。

小主,

转手就把这些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以旅游工艺品的名义,卖给外国人。

要知道,在斋宫对外国人销售工艺品的生意,宁卫民已经操持整整一年了。

由于在语言交流上拥有便利,本身也有远超时代的见解。

对外国人在旅游商品上的好恶,宁卫民比谁都了解,比谁都有发言权。

他就发现吧,其实外国人最愿意购买的东西是有共性的,几乎逃不出四条去。

首先,是简单明了,带有东方美感和异域情调的东西。

洋人得能看懂,能欣赏的了才行。

其次,是便于携带,最好还有实用性或装饰性的东西。

人家买了得拿家去啊,太重了,太大了都不行。

第三,最好是工艺品而非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

第四,就是物美价廉,不能太贵了。

至于是不是文物,高雅不高雅,是不是赝品,还真的不在大多数的外国人的考虑之列。

道理很简单啊,因为了解共和国人文历史的老外本来就不多。

能有闲钱和雅兴收藏我们古董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我们一直都认为外国人爱收藏我们的传统古董,文玩玉器,完全是自以为是的想法。

很可能只是因为国营商店为了创汇任务,他们觉得卖上年头的东西能开高价,又最省事罢了。

甚至就连国营工艺品厂,也被老外表示客气几句的“OK”误导了。

一直在竭力生产不对口的高档商品。

最后弄得人家洋人不买账,白白费力不讨好。

甚至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啊。

反过来,在宁卫民看来,建国前后,我们国家为老百姓生产的一些民间器物。

因为传统工艺考究,极具装饰性和实用性,反倒是颇合老外的口味的。

像什么泥玩具啊,木偶人啊,餐具茶具,家用摆设,抱枕竹器,花盆鱼缸,窗格门片,铜锁首饰,座钟插屏,镜框帽头……

反正只要好看有趣,外国人都会心生购买欲。

尤其是短期来共和国出差旅游的人,绝对想买个一两件带回去当纪念品的。

这不比把这些东西按照十分之三四的价钱,卖给国人强多了嘛。

正因为这样,国家不许经营旧货的规定,对宁卫民也就不是事儿了。

因为就连民国的玩意,他都舍不得卖给洋人。

他一定会自己先过过眼才往外摆。

以保证自己这儿卖出去的东西都是新的,绝对不会让外国人捡了漏去。

再加上斋宫又是他的地盘,根本也不会有什么工商税务来这儿查他。

不知道的人,甚至会把他开的商店当成天坛公园的国营旅游品商店呢。

怎么想,都绝对的安全,没漏子。

至于经营场所,那完全就是现成的。